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上苍保佑吃饱了饭的人民 > 播种(三)

播种(三)

    耙过两遍之后的田地十分绵软,放在那里静晒两天,只等的秋分过后三两日便可播种小麦了。肥沃的田地每亩使用种子10公斤到20公斤之间,太少则稀疏少产,太多则浓密经不起风雨容易倒伏。贫瘠的土地用的种子要多,产量也不高,所以说好田地的重要性对于农民来说不言而喻。

    种小麦的时候用到的农具是耧车,耧车的设计也非常具有美学价值,两根细长光滑的长杆中间可以容下一头牛,用牛牵引着。耧车中间一个上宽下窄的梯子形漏斗,漏斗连着三根耧脚,小麦从漏斗漏出,顺着耧脚深入泥土之中。耧车的后端有上宽下窄的固定架,顶部是把手。

    耧车可同时播种三行小麦,播种效率非常高。余准在身后把着耧犁的把手,弟弟前面牵着牛,小麦顺着耧脚植入田地,耧车的耧脚是三角形的,可以一边开沟,一边覆土。耧脚后拴着三个石头圆柱,一边走一边滚动着压实沟垄。种小麦最好是清晨或者傍晚,此时湿气最重有利于小麦色存活。

    古人常说耧车可以日播一顷地,余准家的这五亩地,不出多久就播种完了。田间的生活就是如此,简简单单,种豆得豆,种瓜得瓜。

    秋分过后的节气就是寒露了,一般在我们现代社会的国庆黄金周之后。此时的田地里的小麦已经长出嫩绿色牙苗。一般的家庭会在院子的前后空地上开始种大蒜了。大蒜在明朝的时候就已经属于经济作物了,产量没有现在的大蒜品种高,也不是人们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东西,所以种植面积不大。因北方人爱吃饺子,饺子同蒜的搭配乃是天作之和,所以北方的家庭一般都会种一些大蒜,自己家用。

    乡下都有宅基地,余家有两个兄弟,做父母的自然要为孩子建筑两间院子,准备以后盖房子娶老婆。余长贵在自己院子旁边买了两块宅基地,一来家里穷,二来房子还没来得及盖人已经不在了。现在这两处宅基地空着,成了余准家的菜园子。

    大蒜的种植就没那么讲究了,乡下人多少有一些放之任之的心态。菜园子本身也不大,现在还种着白菜、萝卜。余准正在用铁锨将空余的土地翻整,准备种上大蒜。

    蒜种下去的时候用的是蒜瓣,去掉较小的蒜芯。大的蒜瓣可以为大蒜前提的生长提供更多的养料。将蒜瓣头部朝上,直接按在翻整好的土地里,每个间距十公分即可。

    大蒜按完,余准从院子里的井里打出水来,直接浇灌,再用小麦秸秆覆盖在地表,防止大蒜冻伤。过两日大蒜就可以发芽了。等到来年春天清明前后即可长出蒜薹,立夏之时就可以收获了。

    如此这般,田地间的工作就算做完了,整个秋种就结束了。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余准心里很轻松。不用勾心斗角,也不必低三下四,通过自己的双手就能取得收获,这种感觉很踏实。虽然乡间的生活多少有些寡淡,但是余准此刻心中充满了希望,明天肯定会更好。

    “哥哥,我饿了!”余准成嘟着小嘴撒娇道。

    “好,走,做饭去。”余准拍拍身上的尘土,十分满意的说道。

    “哥哥,我想吃肉。”

    “我也想吃肉,好久没吃肉了,要吃就得吃大型哺乳类动物的肉。”余准心里默默想着。

    余长贵留下的柜子里,没什么细软,银子也就三五两的样子。这几日田里农活忙完了,余准打算把弟弟送到张秋镇上去读书,也不知道明朝的读书成本几何?如何敢乱花钱!余准心里想着。

    莫说没钱即使有钱,这乡下地方去哪里买肉?最近的集市也在张秋镇上,离家也有个三五里的路程。

    想来想去只能再去金堤河碰碰运气了。金秋时节,菊香蟹肥。白露正是吃螃蟹的好时节,大闸蟹张秋是没有了。可这普通的河蟹,此时也正是肥美之时啊,就这么定了。余准一边想着一边说:“走,咱们去捉螃蟹去。”

    “好哦,好哦。我们去捉螃蟹了。”余准成兴奋的拍着手。

    “嘿嘿,你知道怎么捉螃蟹吗?”余准突然想起来自己可不知道要怎么捉螃蟹啊。

    余准成兴奋劲儿立马消失了,沮丧的望着余准,小声的嘟囔着:“我也不会。”

    正当二人十分失落的时候,院子外突然传来甜美的声音。

    “我会!”巫医觉醒http://www.mibaoge.com/0_2/  首发起点中文,作者:一代仙侠,笔趣阁正在更新中,欢迎阅读。

(https://www.mbaoge.cc/1_1420/68868.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mbaoge.cc。手机版阅读网址:m.mbao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