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频道 > 辛亥革命 > 第八节 失阳夏,而得天下

第八节失阳夏,而得天下

        滚滚长江,满目苍凉,船头犁开雾霭弥漫的大江,向下游驶去,江面上偶有上游漂来的战场遗尸和军旗。

        下定决心离开武昌的黄兴正忧心忡忡地倚靠在船舷上,面江而思。

        而船舱内,徐宗汉跪坐在一把古琴旁,弹奏着一曲《高山流水》,居正、宋教仁等人都在听着她苦中作乐。古琴的音色悠远旷达,节奏舒缓而心绪不缓。

        宋教仁抬头看了一眼外面沉思的黄兴,起身出舱,上前去劝说黄兴道:“克强兄,既已上船,就将武昌的一切都抛到脑后吧,且回舱去听琴解忧。”

        黄兴摇了摇头,脸上尽显英雄末路的悲怆,木然无语。

        宋教仁也忍不住叹息一声,拍了拍他的肩膀,和他一起远眺大江辽阔的景致。

        这时候,船舱内的居正开口道:“宗汉,在南洋的时候,怎么没有听说你会弹琴呀?”

        徐宗汉笑了笑:“那时候整日忙碌,大家聚少离多,哪有心思弹琴?去把克强叫进来,我来弹一曲《阳关三叠》。”

        居正笑了笑,从船舱内走出来,大声道:“克强兄,你听。”

        黄兴却摇了摇头道:“汉阳失于我手,我心甚愧疚,岂有闲情听琴?!”

        宋教仁劝解道:“如今胜负未定,克强兄你也不必自责。”

        居正也上前劝解道:“宗汉弹琴用心良苦,怎么着你也得进去听一听,免得辜负了她一番心意。”

        “要听你们听,我不听!”黄兴猛地怒吼一声。

        宋教仁和居正顿时怔了怔,此时,船舱内的琴声正激昂而起,声声如诉……

        居正拉着黄兴,大声道:“你来武汉一月,冲杀在前,亲率未经训练的乌合之众,抵抗冯国璋的精锐雄师,称得上是大无畏了,你不负武昌!”

        黄兴看着居正和宋教仁,一时间双目通红,声音沙哑:“汉口丢了,汉阳败了,武昌的义士在抱怨,阵亡的士兵在诘问,我为何不死!”

        说着,黄兴就要掏枪自决。

        宋教仁吓了一跳,急忙按住黄兴的手,紧张道:“克强兄!你疯了!”

        “我要为阳夏之败负责!”黄兴大喊了一声。

        “呯!”黄兴还是开了枪,亏得宋教仁手疾眼快,及时拍开了黄兴的手,因此子弹才打偏了,没有人受伤。

        这时候,船舱内的琴声戛然而止。

        徐宗汉抱琴走来,愤怒地把琴摔在船上,两眼冒着怒火,吼道:“黄克强,把枪给我!”

        黄兴此时也是满眼怒火,瞪着面前的这三个人。

        宋教仁见状,一把将枪夺下,然后递给了徐宗汉。

        “黄克强!”徐宗汉瞪了黄兴一眼,道,“我有话跟你说,说完了,你再自决也不迟!”

        宋教仁给居正递了个眼神,然后两人一起回舱,留下空间给他们夫妇二人。他们都很清楚,以黄克强的倔犟脾气,真要发起疯来,除了孙中山,大概也就只有徐宗汉才能阻止得了他。

        待这甲板上只剩下徐宗汉和黄兴两人,徐宗汉突然拿枪顶着自己的腹部,道:“你要自杀可以,先朝我肚子开枪!”

        黄兴一惊,慌道:“你这是要干什么?”

        徐宗汉气道:“我要杀掉这肚中的孩子,我不想让他还没出世就没了父亲。”

        黄兴愕然一怔,猛地抱住徐宗汉,轻声道:“别!”

        徐宗汉的眼泪夺眶而出,她哽咽道:“克强,我知道你有多大的压力,我能做的都为你做了,同志们能说的也都说了。如果你非要以死谢罪,那就先对着我开枪吧!”

        说着,徐宗汉推开了黄兴,并且将枪扔给了黄兴。

        黄兴握着枪,眼睛看着徐宗汉,一动不动。两人就这样站在船头对峙着,任由呼呼的江风从他们的身旁吹过。

        船过江闸,速度渐渐放缓下来。

        黄兴喟然叹息一声,突然愤然举起枪,对江面鸣枪数声,口中大声嘶吼道:“死去的将士们,黄兴对不住你们!”

        宋教仁与居正听见枪声,从舱里倏地冲出。

        高坝的江面上,一群白鸥听到枪声,都被惊飞,它们鸣叫着盘旋在大江上。

        白鸥腾起处露出一块块巨大木牌,正是由上游放下漂流汇积于此的各省独立的“水电报”,连成一片,封锁江面,蔚为壮观!

        “克强兄,你看!你看!”宋教仁指着江面,大声叫道。

        居正也长吟道:“失阳夏,而得天下!”

        望见各省光复独立的大木牌,云集铺排于大江之上,浩然壮阔,漂荡在阳光下,黄兴顿时心境大开,阴霾一扫而空。

        袁世凯向朝廷奏请停止用兵,同时派人和黎元洪联系。他的幕僚刘承恩,代表他写信给黎元洪,建议“和平了结”,并且要求革命方面承认君主立宪。

        黎元洪于11月11日在武昌接待了袁世凯派来的代表。由于革命军中有很大一部分人认为革命必须推翻清朝统治,实行民主共和,且目前的革命已经得到各省的响应,声势愈来愈大,因此,黎元洪表示不能同意保持清朝皇帝的君主立宪。但是黎元洪又表示希望袁世凯来赞助共和,要他相信这样做比继续支持清皇朝更为有利。在黎元洪以他自己和“同志人等”的名义写给袁世凯的信中说:“将来民国总统选举时,第一任之中华共和大总统,公固不难从容猎取也。”

        同时,革命派的领袖人物黄兴也致书袁世凯,竭力颂扬他的才能,并且说,只要他参加起义,推翻清朝,那么,“非但湘、鄂人民戴明公为拿破仑、华盛顿,即南北各省当亦无有不拱手听命者”。

        黄兴之所以这样推崇袁世凯,是和汪精卫有关系的。已经为清朝的肃亲王善耆所收买的汪精卫在武昌起义时仍在狱中受着优待。汪精卫被释放后,袁世凯的儿子袁克定在北京活动,很懂得这个有名的“革命家”的用处,立即为他的父亲加以收买。这时,汪精卫写信到武昌,说袁世凯不是效忠清朝的人,如南方革命党肯举他为第一任共和政府总统,他是愿意同革命党一致行动的。

        武昌起义爆发后,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同时接到清政府的求援与黎元洪的示好通告。但是由于英国政府的立场仍倾向于清政府,朱尔典指示英驻华舰队司令温思乐对清军“提供所能提供的一切帮助”,同时指示驻武汉领事葛福不与黎元洪接触。

        英国政府此时支持清政府的立场,乃出于对英国在华利益的考虑。20世纪初的日不落帝国,虽不能说日薄西山,但较之维多利亚时代的全盛,已是今非昔比。美国的崛起,从经济方面超过了英国,而外交方面也不乐观,德国越发咄咄逼人,在巴尔干、北非、巴勒斯坦,不断制造麻烦。英国国内,议会正为了向富人增税的《预算法案》吵得不可开交。对于中国的局势,英国实在没有精力顾及。这样的利益关系和现实情势,决定了英国对华政策的基调:稳定压倒一切。

        然而局势很快背离了英国政府的预期,武昌起义后一个月内,已有十一个省市宣布独立,起义渐成燎原之势。朱尔典也认识到了这一点,他在10月30日给英国外相格雷爵士的电报中称:“运动的广泛性以及它到处获得胜利,使得以武力恢复国家原来面目的一切企图难以实现。”

        而袁世凯的复起,正是朱尔典乐于见到的,因为在他看来,袁世凯就是接替清政府扮演英国在华利益代言人的绝佳人选。

        11月27日,冯国璋所部攻陷汉阳。黎元洪通过葛福向袁世凯表达停战意愿。最终,在英国总领事签字担保后,袁世凯同意停战,计划是在武昌召集南北各省代表,会商和平条款。朱尔典十分赞成,他命葛福全力斡旋,同时牵头会同日美法德俄六国共同向清政府和革命军双方施压,促成和谈。

        北京,外务部袁世凯官邸客厅内。

        刚刚回到北京不久的袁世凯此刻正悠闲地坐在太师椅上,左手娴熟地把玩着阴阳球。坐在他对面的则是他的好友——英国公使朱尔典。

        朱尔典生于爱尔兰,为农家子弟,清光绪二年(1876年)来华,先在北京领事馆任见习翻译员,曾于各口岸学习领事业务,对中国官场相当了解。1898年升为驻华代理公使,1906年成为驻华特命全权公使。

        作为一个英国人,朱尔典的生命中倒有一半以上的时间,是在中国度过的,以至于身上都有了许多中国的痕迹。比如他的名字Jordan,按照通常的译法应该叫“乔丹”,但是他却将之翻译为“朱尔典”——朱颜鹤发的朱,卓尔不群的尔,雍容典雅的典。十足的中国味道,可谓既达且雅。

        朱尔典素来与袁世凯交好,他们的交往可以追溯到甲午战争前袁世凯在朝鲜任职期间。在武昌起义之后,朱尔典致电英国外相格雷时就对袁世凯大加赞赏,希望让袁世凯当大英帝国在中国利益的代言人,并且夸口说:“在中国人民与满清王朝之间,没有任何人能够比袁世凯更适于充当调停者的角色……”

        正当袁世凯和朱尔典小声地谈论着他们的交易的时候,北洋之虎段祺瑞兴高采烈地走了进来,禀告道:“大帅,有好消息,冯国璋已经攻下汉阳了。”

        袁世凯闻言,顿时觉得眼前一亮,他伸出右手猛地一拍大腿,笑道:“哈哈,好啊,冯国璋没有让我失望!”

        还没等他从胜利的喜悦中缓过来,段祺瑞又有些丧气地道:“不过,张勋却把南京城丢了。”

        袁世凯闻言先是一愣,但是,随即却用右手又猛一拍大腿,更加得意地道:“哈哈哈,好啊!太好了,这可真是天助我也!”

        看着袁世凯有些反常的举动,段祺瑞不解地问道:“大帅,您……您这是怎么啦?”

        袁世凯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先站了起来,一边在客厅内缓缓地踱着步子,一边教导段祺瑞道:“芝泉哪,记不记得我经常跟你们说的话,政治的得失绝不是一城一池的得失,有的时候,盟友的失败反而会变成我们的资本。若是冯国璋拿不下汉阳,则不能挫革命党人之凶威;然而若是这时候张勋不失掉南京,则也不能夺朝廷之胆呀。”

        说完,不等段祺瑞回话,袁世凯又指着墙上地图道:“如果这些革命党的军队不堪一击,随便派个人过去,就能将他们击溃,你觉得朝廷还会有求于你我么?那么,这天下终究还是满人的。同样的,如果咱们手中的北洋新军不堪一击,那么这天下就会变成革命党人的天下。只有当朝廷和革命党势均力敌,互相顶着的时候,你我才有饭吃啊。”

        段祺瑞恍然大悟,道:“标下明白了,大帅的意思是要养寇自重,借党人来压朝廷,然后再拿手中的军队来压党人,以此从中渔利。”

        袁世凯露出赞赏的表情,对段祺瑞夸赞道:“北洋三杰,唯有芝泉你堪称智勇双全,不过还需磨砺啊!”

        朱尔典笑了笑,继续他们刚才的话题,为袁世凯出谋划策道:“袁大人,只要你和革命党和谈,我们英国就好介入了,到时候,我们一定会力主让袁大人你来收拾中国局面。”

        袁世凯坐回到椅上,眯着眼睛,未置可否。

        段祺瑞想了想刚才袁世凯的那番话,忽然想起一件事,脸色微变道:“糟了,大帅,冯国璋正准备一鼓作气攻下武昌。”

        “什么?冯国璋这个混蛋!”袁世凯不禁跳了起来骂道,“这么大的事怎么也不向我汇报?芝泉,你马上去给这个混球发电报,让他暂缓攻打武昌!”

        “是,大帅,标下这就去办!”段祺瑞匆匆离去。

        第二天清晨,汉口迎宾馆冯国璋指挥部内,一名参谋急急忙忙地跑了进来,口中嚷道:“北京急电,北京急电,大帅命令停止进攻武昌,准备与民军和谈。”

        “真是扯淡!现在我军攻下武昌犹如探囊取物一般,还和这些乱党谈什么谈?”冯国璋以为自己听错了,一把夺过电报,仔细查看。

        参谋小声嗫嚅道:“电文如此……”

        冯国璋白了他一眼,厉声道:“要是译错了,就要了你的脑袋!”

        正说着,又有一名参谋慌慌忙忙地跑了进来,还没看到冯国璋,就喊道:“大帅又来了两封加急电报!”

        冯国璋顿时充满期望地问道:“电报上怎么讲?是不是让我挥师前进,一举攻下武昌城?”

        参谋摇了摇头,有些畏惧地看了冯国璋一眼,道:“大帅说坚决不准进攻武昌城,外交使团已介入和谈。”

        冯国璋顿时傻了眼,不解地道:“外交使团?从什么地方冒出来的外交使团?”

        参谋回答:“是英国的朱尔典公使主张议和。”

        冯国璋没头没脑地一拍桌子,郁闷道:“还真要议和?大帅这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啊?”

        “统领忘了朱蒂皇了吗?”一位幕僚话中有话地说。

        一句话点醒了冯国璋,他一拍脑门子,万分悔恨地说:“唉,这小子坏了我的大事!当初应当宰了他!”

        攻陷汉口后,11月27日冯国璋又指挥北洋军攻占了汉阳。此一役后,冯国璋被清廷封为二等男爵。

        正当长江一鼓可渡、武昌唾手可得之时,袁世凯为了借用革命力量迫使清帝退位交权,密令冯国璋“按兵不动”。冯一时摸不着袁世凯的意图,并对袁产生怀疑,于是亲自赴京托人向隆裕太后启奏,请求拨给饷银四百万两,可独力平定“叛乱”。太后表示,四百万两饷银一时难以筹划,但可以先拨发三个月的饷银,并准备临朝时召见冯国璋。不料袁世凯抢先一步见了太后,使冯国璋的如意算盘成为泡影,甚至还差一点被袁世凯干掉。

        不久,段祺瑞迅速抵达汉口,接替冯国璋的职务指挥北洋军。



(https://www.mbaoge.cc/31_31679/42458093.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mbaoge.cc。手机版阅读网址:m.mbao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