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频道 > 陛下太偏心 > 第84章 上上签

从前为讨帝后的喜欢,行宫内的宫人在后山山脚处种了许多果树。等冯月到行宫时,山下的梨树正好结了果,小灯笼似的挂在枝头。

        这回来行宫,赵宜安仍旧住在漱琼苑里。此处离后山不过一刻钟的脚程。那日赵宜安出去散步消食,身后的冯月小尾巴一样跟着,直逛到山脚下,冯月立刻就被吸引了目光。

        先前冯月在街上同婢女闲逛,不意间瞥见一辆马车上下来一位美人,她浑身一颤——是那天的那个!

        虽然出行并不张扬,但四周的人都小心翼翼将美人保护起来。冯月一眼就瞧出,她不是等闲身份。

        只是京城中的贵女冯月认识得七七八八,却从未听说哪里有这样的绝色。

        冯月一向有了就做,见赵宜安快同她的婢女一齐走了,想也不想,大着胆子上前喊住了她。

        在行宫中待了几日,见赵宜安渐渐失了兴趣,应秋便说,这附近没什么人烟,不过离这儿半日车程的地方,倒是有几座镇子可以逛一逛。

        现在整座行宫,就数赵宜安最大,她想要出去,也无人拦得住。

        可惜天气炎热,赵宜安只待了一会儿就不开心了,正要同宣荷上马车,忽然就听见有人喊了一声。

        “哎——”

        身边的宫女都无甚反应,仍旧扶着赵宜安上去,倒是赵宜安回了头。

        见美人回眸,冯月立刻来了精神,提着裙子想上前,只是被赵宜安身边的侍卫暗暗挡住。

        冯月也不在意,隔着重重阻碍,遥声问她:“你也是来拜娘娘的么?”

        赵宜安一时不解,倒是应秋顿悟:“奴婢一时忘了,这儿倒真有一座颇为灵验的小庙。”

        冯月抬起手挡住光线,半眯着眼睛问她:“咱们一块儿去,好不好?”

        应秋说的“小庙”,是这里一座专求姻缘的寺庙。

        庙中供了一尊神女的石像,来这里求姻缘的,竟皆有了好结果,因此这座庙的名气也渐渐大了起来。

        今日冯月原本是要和她母亲一块儿来的,只是临出门生了变故,她才独自前往,不然冯月也不会如此大胆,当街拦下赵宜安,还赖着她要同她一起去。

        赵宜安倒没什么,她正无聊,恰好多了冯月可以当个玩伴,只是苦了身边的延月应秋。

        这庙叫做“嘉扶庙”,原本只是小小的一间,有了名气之后常有贵人捐钱捐物,到如今也颇具规模。

        从赵宜安的马车里下来,冯月被迎面来的热气扑得一个激灵,她甩甩手,又忙不迭回身去扶赵宜安。

        美人香香软软,她可太喜欢她了。

        宣荷在旁跟随,似乎毫无忧虑。而延月应秋微微蹙着眉,眼睛一眨不敢眨,只盯着冯月与赵宜安牵在一处的手。

        才过了一会儿,应秋忍不住,凑上去轻声问:“宣荷姐姐,娘娘和这位姑娘如此亲密,怕有些不妥。”

        况且她们也并不知冯月的身份,实在有失思虑。

        宣荷脚步不停,回她:“那是工部尚书的孙女。”

        虽然赵宜安不喜与京中贵女往来,但作为她身边的大宫女,宣荷自然知道各位贵女的身份相貌及脾性。

        应秋愣了半晌,见宣荷已经跟着前面的赵宜安走了,才嘀咕着回了延月身边。

        “宣荷说她是工部尚书的孙女。”

        延月道:“她怎么......”知道?

        半句话吞进肚子里,两人心照不宣,没有再说下去。

        湖嫔身上的谜团太多,不是她们可解的。

        再说冯月这边,牵着赵宜安的手走了一路,已经快要幸福地昏过去,等到赵宜安皱着眉毛抽回自己的手,说热的时候,冯月也还是满面笑意,乐得找不着边。

        庙中迎接客人的僧人早立在门口等候,见前来的贵人被婢女侍卫团团簇拥,便知其身份尊贵,暗喜今日又可有一笔进账。

        领路的僧人在旁叙说这座小庙的来历,夸夸不绝,又说它是如何神验。

        赵宜安左耳朵进,右耳朵出,过了半晌才道:“好热。”

        冯月就说:“那咱们去求签罢,那个好玩。”

        被热得神色恹恹的赵宜安,又跟着冯月到了主殿。

        僧人小心翼翼奉上签筒,宣荷接过,垂首递给赵宜安。

        在手里晃了几下,签筒里便掉出一支签来。

        冯月手快,俯身捡起签,又默默将上头的签文念了出来:

        “宗庙享之,子孙保之。”

        一旁的僧人眉开眼笑,合拢双手道:“是支上上签,夫人真是神明庇佑,一向所求皆能成真。”

        见赵宜安望着自己手中的玉签,冯月以为她想要,便伸手转给她。

        赵宜安也不客气,拿了签,又对宣荷道:“该回去了罢?”

        她实在太热,只想回行宫吃红豆冰沙。

        宣荷便笑:“回罢回罢。”

        一群人又浩浩荡荡往外行去。

        僧人正要出声——玉签还未还呢!

        落后一步的延月已笑眯眯命人奉上两锭金子,僧人忙低头接过,又念叨着:“贵人必有大福气,贵人必有大福气。”

        赵宜安要走了,冯月稀里糊涂也跟着她上了马车,冯府的小丫鬟是拦不了冯月的,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家小姐又乐呵呵随着赵宜安钻进马车。

        虽然心里已有了准备,赵宜安必不是等闲之人,但瞧见马车渐渐驶向行宫方向,冯月还是忍不住,晕晕乎乎问道:“你竟然和天子比邻么?我居然不知道,行宫旁边还有人家住着的。”

        不过等马车在前宫停下,冯月才目瞪口呆,没了声响。

        亏她还在一个劲儿想,朝中有哪一家如此得圣眷,可以将别院建到行宫边上。原来人家根本就是天子的人!

        但看赵宜安容貌风姿,冯月又很快想通。

        这世上,也就只有天子,可以勉强配一配赵宜安这样的仙女罢。

        她一面感慨,一面一刻不敢离开赵宜安,只屏息敛气,一路跟着众人到了漱琼苑。

        小厨房早就备下了各样冰沙冰碗,身边多了一个人,赵宜安也未在意,还将自己的点心分给了冯月。

        捧着冰碗的冯月:仙女果然心地善良!

        因赵宜安不以为意,宣荷又告知了冯月的身份,所以行宫中莫名其妙多出一个人,众人竟然也无动于衷。

        不过美色在前,冯月简直使出十八般武艺,想让赵宜安多看自己一眼,日日哄着人往外跑,倒是让延月应秋很是苦恼。

        好在冯月也有分寸,只有自己上手上脚,从不让赵宜安多动,况且见赵宜安也开心,延月应秋也只好默认。

        轮到这回,冯月看上了后山的梨。

        晚膳之后,日头不像白天那样毒辣,冯月卷了衣袖,三两下站上了分叉处。

        “这个好不好?”

        赵宜安半眯着眼睛,抬起手挡住阳光,对着冯月点了点头。

        得到美人回应,冯月得意洋洋,探手折下一整枝结满梨子的分枝,又“咚”一声跳到了地面。

        在后观望的延月与应秋,早瑟瑟发抖出了满后背的汗。

        “给你。”

        赵宜安才接过,就有宫人来报:“工部的冯尚书来了。”

        收到天子的敲打,冯诚不敢怠慢,忙领着尚书夫人与儿媳一同前来。

        先前冯月只说在嘉扶庙小住几日,哪知道就住到湖嫔身边来了?

        冯诚一刻不停,坐了大半日的马车,终于赶在天黑前到了行宫。

        他让妻子领着儿媳前去求见,自己等在外面,急得转了一圈又一圈。

        好在进去没多久,二人同随行的婢女又出来了。

        冯诚忙上前问:“月儿呢?”

        尚书夫人讪讪,不敢开口,倒是跟着一同出来的延月和气笑道:“湖嫔娘娘如今对冯小姐喜爱得紧,想来一时是不能放人的了。”

        这才发现湖嫔身边的宫女也出来了,冯诚只好道:“冯月年少无知,只怕惹娘娘生气。”

        延月便笑:“冯小姐机灵聪颖,若这会儿走了,倒惹娘娘伤心。冯大人不如安心等着,等再过几日,娘娘必遣人将冯小姐全须全尾送回府上。”

        说什么话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也无机会将人带走,冯诚暗暗叹气,只好领着人拜别。

        见人走了,延月松了口气,又矛盾起来。

        她还挺想让冯大人将他孙女带走的。

        唉。

        不过娘娘开心就好。

        在心里默默宽慰自己,只是才转身,小宫女就急匆匆跑了出来:“延月姐姐!”她手足无措向延月求救:

        “冯小姐要领着娘娘下河捉流萤!”

        延月眼前一黑——

        冯大人,快、快将你孙女带走!

        不过到底没成功,宣荷黑着脸将赵宜安拦下,至于冯月,她实在有心无力。

        被拦下的赵宜安有些不悦,宣荷僵着脸,没有服软。

        而冯月没心没肺,见赵宜安不高兴,还将满纱袋的流萤送到她眼前:“下面还有更好的,我去替你捉。”

        一点儿也没察觉到宣荷与赵宜安之间的不对劲。

        第二日,赵宜安、冯月,连同宣荷一起,通通不见了踪影。

        延月吓得要昏过去,手软脚软扶着红木柱子,吩咐人快些去寻,又让人快马加鞭赶去京城上报。

        不过信使才离开不多久,气喘吁吁的应秋就跑了回来:“找着了找着了!快叫人回来!”

        惊动天子可不是好玩的。

        于是一面派人前去拦截信使,一面又急匆匆往应秋说的地方赶去。

        等延月到了,只见宣荷裙摆尽湿,正握着赵宜安的手将她往河岸上拉。

        应秋在她耳边解释:“娘娘同冯小姐悄悄去了后山,宣荷发现了,来不及叫人,只好自己先跟了上去。”

        却不知道怎么滚到了水里。

        一样湿漉漉的赵宜安,因为心虚,一声不吭由宣荷拉着,低眉顺眼的,一点脾气都没有。

        作者有话要说:我

(https://www.mbaoge.cc/33_33457/42257304.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mbaoge.cc。手机版阅读网址:m.mbao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