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频道 > 陛下太偏心 > 第42章 有喜

孙妙竹并不解这二人之间的事,见赵宜安出来了,便也福身道:“湖嫔娘娘。”

        屋里的延月正收拾着东西,抬头乍见赵宜安掀了帘,忙取了外衣奔出来,替她披上。

        再一看,明间立着陛下、妙才人,延月立时膝盖一软,朝着几人的方向跪了下去。

        “陛下,妙才人。”

        赵陆便轻咳:“起来罢。外头冷,扶娘娘回屋。”

        话音未落,赵宜安正好咳嗽一声。

        延月忙将她的外衣又裹了裹,而后带着赵宜安回了屋。

        湖嫔走了,但此刻气氛怪异,孙妙竹并不敢开口,只低着头,暗自思索。

        “你也回去罢,将东西都带回去。”赵陆忽然开口道。

        孙妙竹福了一礼:“是。”

        几人都走了,帮手的小公公抬走了灯笼,明间里霎时空了不少。

        赵陆看了一眼西次间垂下的门帘,避开了金公公来搀扶的手,独自走回了东次间。

        回了屋,赵宜安脱下外衣,倒在床上咳了几声。

        延月倒了热茶端过去:“必是昨儿夜里起来,冻着了。一会儿让应秋煎一碗药,娘娘喝了就好了。”

        赵宜安端着茶碗喝了茶,闷闷道:“不要。”

        将茶碗递还给延月,她侧身朝里,去拉床上的被子。

        “娘娘要午歇了?”

        应秋掀帘进来,瞧见赵宜安的模样,笑着说了一句。

        延月正帮着盖被,闻言回身向着应秋,比了个噤声的手势。

        应秋忙捂住嘴,悄悄退去了一边。

        等赵宜安睡下,延月叫小宫女守着,又拉着应秋去了后头。

        应秋便问:“这是怎么了?我才去看药好了没,回来就不好了。”

        延月皱起眉:“还不是那个妙才人,巴巴儿地往陛下跟前凑,娘娘看见了,自然就不好了。”

        应秋笑她:“前头还说我多操心,这会儿你自己不也想着这个了?你说你打不打嘴?”

        “就你嘴乖,现在重要的是这个?还不想想要如何哄娘娘开心呢。”

        “这还不简单?”应秋神色飞扬,“把娘娘拉到陛下屋里,见到陛下,她就开心了。”

        延月却不赞同:“说得轻巧,你倒去试试。都一早上了,金公公一直说陛下不见人,不然娘娘也不会如此。”

        说着不见人,结果却见了妙才人,怪不得娘娘伤心。换做是谁,也受不了这个。

        应秋瞧着她,脸上笑意越发深了:“你怎么还不明白?陛下嘴上这样说,要是娘娘真去了,陛下才不会将人赶出来呢。”

        延月便嘀咕:“这样却成了娘娘先服软了……”

        “哎呀,小情人儿不就是这么回事么?况且你等着看,到底是陛下先服软,还是娘娘先服软。”

        延月看她一眼:“你倒是懂得多。”

        应秋得意:“那是。”

        她从前可翻过许多戏文话本子呢。

        延月无言:“又不是夸你。”

        应秋推着她回去:“一会儿事儿了了,你再夸我也不迟。先回罢,等娘娘醒了,我自有主意。”

        二人回了房,静静理着赵宜安的衣裳,等她睡醒,不提。

        再说孙府。

        前几日让钱氏讨钱不成,孙旭尘心里便梗了一根刺,怎么都不舒服。

        眼见买人是不行的了,没了这条路,孙旭尘就在家里晃荡,最后定了一个家生的女孩儿,名唤桃玉的,要纳做小妾,让钱氏去同李氏说。

        钱氏一听便苦着脸:“挑谁不好,偏挑这个。爷再选选罢。”

        孙旭尘就骂:“我挑谁轮得到你说话了?要不是你嫁进来十几年都没给我生个儿子,后头进门的那几个,连个女儿都养不大,我用得着这样?”

        听了他的话,钱氏垂下头,不敢吭声。

        她也同李氏一样,嫁进孙家几年都没个孩子。但李氏命好,有孙名宵宠着,几个小妾生的儿子,也都养在李氏的膝下,喊李氏母亲。

        前些日子,那个叫含玉的,生的儿子满月了,还得了宫里太后娘娘的赏,愈发叫人嫉恨。

        钱氏就不一样了。孙旭尘的小妾不争气,先后生了两个女儿,就再没了动静。

        若女儿养大了,也就罢了。不是还有个孙太后在前头么?等年纪到了送进宫,也能让他们三房扬眉吐气,有个依傍。

        可偏偏这两个女儿,一个才出生就夭折,另一个,养到七岁上,生了一病,也没了。

        所以钱氏在他面前,一直也抬不起头来。

        见钱氏不说话,孙旭尘更是一股脑朝她头上撒气:“还不快去!磨磨蹭蹭的,是要等我死了,没人替我摔盆才肯去么!”

        钱氏唯唯诺诺站起身,一步一回头,朝着屋外走了。

        一路上她仍犹豫,走得慢慢的,只希望今日李氏有事不在屋里才好。

        可惜天不遂人愿,到了李氏的院子,守门的小丫鬟见是钱氏,忙进去通禀:“三奶奶来了。”

        只见李氏从屋里迎出来,对着钱氏亲亲热热:“三婶怎么有空来了?”

        钱氏讪讪笑道:“闲着无事,就来找你说说话儿。”

        李氏将她迎入屋:“正巧,嬷嬷才哄着永时睡了,这会儿我也没事。三婶来找我说话,我也高兴。”

        钱氏偏头一望,果然见次间里,奶嬷嬷侧坐在炕上,身边就是熟睡的小婴儿。

        她转回头,随口应道:“正是呢。说说话,说说话……”

        小丫鬟奉上热茶,钱氏端在手里,轻轻吹了几口,想着要如何开口。

        只听李氏道:“前些日子,我回绝了三婶的事,心里过意不去。现在三婶来了,正巧丫鬟点数了我的首饰。若三婶不嫌弃,拿一套我的头面去,好歹也能换个几百两银钱。”

        钱氏一愣,又立刻气愤起来。

        这李氏真是装得够够的!叔叔纳小妾,却拿侄媳妇的首饰去当钱。就算李氏肯,难道他们还能真的伸手拿么?没得叫人背地里嚼舌根,看不起。

        思及此处,钱氏的脸色也不好了,僵笑着道:“这倒不用了。我回去说了你叔叔一顿,他便也知道该体谅家里。只是你也晓得,你叔叔那几个小妾,没一个肚子争气的。因此还是得找个合适的,为咱们三房留个后。”

        李氏一面点头听着,一面在心里暗笑。

        “说了你叔叔一顿”?这钱氏家里权势比不得孙家,又没个孩子依傍,平日里孙旭尘说一,绝不敢说二,这会儿竟敢说他一顿了?

        但李氏也不揭穿,只等着看钱氏葫芦里藏的是什么药。

        果然,说完前头那一通,钱氏话锋一转,道:“若不上外头买,自然还是找咱们家生的可靠了。你叔叔倒是瞧上了一个,故今日来让我说合说合。”

        李氏一笑:“这也好。不知叔叔看上哪个?”

        钱氏便道:“是那一个,名唤桃玉的女孩儿。今年十七,正是生养的好年纪。长得也算出挑,抬作姨娘也合适。”

        闻言,李氏一顿,问道:“是姜嬷嬷家的桃玉?”

        钱氏只当听不见李氏语气变化,笑道:“正是。你瞧着,是不是正好?”

        李氏复又端起茶碗,先啜饮一口,才慢慢道:“姜嬷嬷就住在庄子上,此事自然要问一问她的意愿。”

        钱氏如何不知道这个?正因为姜嬷嬷住得近,所以孙旭尘才让她来说合。否则依孙旭尘的脾气,看上哪个早就塞到屋里去了,还用得着辗转让钱氏找人么?

        因此钱氏便陪着笑:“当然要问一问。只是侄媳你同姜嬷嬷走得近,也有脸面,所以让你先去摸摸底。等好了,我们再去迎人。”

        走得近?李氏自然同姜嬷嬷走得近。

        姜嬷嬷先前是伺候孙老夫人的,李氏一进门,姜嬷嬷就开始带着她理事,二人情谊不可谓不深。不止这个,姜嬷嬷还是含玉的母亲,含玉就是替孙名宵才生了孙永时的小妾。

        而孙旭尘要讨的桃玉,正是姜嬷嬷的幺女,含玉的亲妹妹。

        所以李氏才又确认,此桃玉是否是彼桃玉。

        听了钱氏的话,李氏便不作声。

        钱氏心里焦急,又不好催。

        她也知道孙旭尘不对,哪有姊妹俩前后嫁给叔侄俩的?可孙旭尘那个破烂脾气,钱氏也不敢招惹。

        又过了半晌,李氏才道:“这事……”

        说了两个字,又停住不动了。

        钱氏禁不住,在边上自怨自艾:“我这是造的哪门子的孽?一样没有儿子,别人就能把持后宅,我就只能忍耐着左一个小妾,右一个小妾。偏偏又并生不出,只能瞧着别人眼馋,还要费心讨她的好,求她办事。”

        李氏倏一转头:“三婶这是说谁呢?”

        钱氏嘀咕:“还能有谁……”

        “三婶你——”李氏突地起身,却忽觉双腿一软,顺着炕沿歪倒下去。

        李氏起来时带倒了茶碗,“啪”一声响,屋外的丫鬟忙问:“少奶奶?”

        钱氏吓得也站了起来,朝后连退几步,惨白着脸:“我、我可没碰她……”

        丫鬟们已经跑了进来,一个个扶李氏的扶李氏,收拾桌子的收拾桌子,只没有人理会钱氏。

        钱氏一面偷偷朝边上溜,一面注意着李氏的情况,并不知道出了何事。

        但看李氏的样子,也许是被她气倒。钱氏心里暗自得意,想着李氏竟也有今日。

        有小丫鬟跑过来朝她福身:“三奶奶,少奶奶身子不便,还请三奶奶先回去罢,改日再来叙话。”

        钱氏便道:“知道了。我也回去了。”

        她自然要改日再来,改日再来看李氏的情况。

        出门的时候,大夫已经入内,见有后宅妇人,避了一避,又忙忙跟着丫鬟进去了。

        眼见大夫都来了,钱氏倒不急着走了。

        在窗下站了一会儿,忽听见里头有人报:“快去文英殿找少爷!”

        找孙名宵?

        钱氏疑惑,李氏是什么大病,竟要急忙通知孙名宵么?

        但李氏越惨,她越高兴。于是接着竖起耳朵听。

        里间的丫鬟猛一掀帘,声音里是压抑不住的喜气:“快去告诉少爷,少奶奶有喜了!”

        守在窗下的钱氏一愣,只见院里的下人得令,忙不迭奔向了院外。

        有喜?李氏竟有喜了?

        恍惚了一阵,钱氏心里不是个滋味,趁着众人不注意,独自偷着回去了。

        一路上仍在琢磨此事,钱氏越想越憋屈,前脚还在暗嘲人家,后脚就诊出有喜。她可真是自找没脸!

        但还没完,才回了院子,钱氏就和急着出门的孙旭尘撞了满怀。

        钱氏“哎哟”一声,正要骂人,抬头见是孙旭尘,忙又将话压回了肚子里。

        而孙旭尘见了她,气不打一处来,劈头盖脸就是一顿骂:“让你去找李氏,你是怎么做事的?”

        钱氏低着头,不知发生何事,只不作声。

        孙旭尘赶着出去,又道:“你且等我回来!”

        说完就冲了出去。

        后头的小厮跟着往外走,钱氏一拦:“站住。”

        小厮立刻止了脚步,转头道:“三奶奶。”

        “这是怎么回事?”

        小厮低着头说:“方才老爷遣人,来找三爷,让三爷去书房跪着,等他回来。”

        钱氏一愣:“这是什么说法?”

        小厮便道:“似乎是桃玉的事,不知怎么,老爷竟知道了。”

        瞧着孙旭尘已走远,小厮也不敢多待,行了个礼,就急忙跟了上去。

        留下钱氏呆站在原地,如霹了个雷在头上,一动也不能动。

        老爷如何知道此事?孙旭尘前几日才有这意思,向她透露了透露,今日才做决定,让钱氏去跟李氏说,结果老爷却知道了么?

        不过是纳个小妾,这样的小事,老爷就立刻知道,要管教起来了。那半年前孙旭尘为了争一块地打死人的事,老爷是不是也能知道?

        思及此处,钱氏禁不住打了个寒颤,越发没了走回去的力气。

        作者有话要说:呜呜呜我错了qwq等一下十二点半还有一更,是今天的更新

(https://www.mbaoge.cc/33_33457/42257346.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mbaoge.cc。手机版阅读网址:m.mbao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