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频道 > 尚公主 > 第135章

南阳大雨。

        长安来的内宦冒雨领圣旨而来,直奔穰县县令府衙,是要宣从长安来的圣旨。

        但是穰县县令如今不在南阳,内宦初到此地也是茫然,不知县令不在,穰县平时难道只有县丞办事么?幸好几位公公没有等多久,就等来了由仆从撑着伞、拾阶入堂的裴倾。

        裴倾肩头被雨淋湿,大袖垂至膝下,也一片潮润。他向来宣旨的内宦告罪,无奈地笑:“……我是当地长史,穰县政务如今由我暂时代为处理。如今县令有事不在穰县,若要宣旨,恐怕公公要多走一趟了。”

        内宦大惊:“如何当地县令却不在府衙?这、这……郎君可是胡说的?县令私自离开属地,是要降罪的。这才得圣旨升官,要是让中枢知道,岂不是又要贬谪?郎君,这可不能开玩笑。”

        裴倾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裴倾身后一个内宦笑眯眯地冒了出来,问那领旨而来的内宦:“你要寻的,可是言二郎?那便无事,言二郎……被丹阳公主绑走了。这是公主殿下的行为,长安那边知道了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公公就不要多生事端了。”

        裴倾便让自己身边的仆从上前,悄悄将一锭金子塞入那宣旨内宦的袖中。内宦阴晴不定的脸色才稍微好些,无奈道:“既是天家公主所为,言二郎必然是受迫的,怪也只能怪公主。”

        先头内宦:“是极是极。”

        后头来的内宦便奇怪道:“这位公公,你怎会也在南阳?难道在我之前,公公也是来给穰县县令宣旨的?”

        先头的公公笑眯眯否认:“不是不是。我是带着圣旨,先给裴郎君,后给丹阳公主的。原本以为公主还在南阳,到了南阳,裴郎君一说,我才知道公主已经去金陵了,待雨停了,我少不得要往金陵一趟,把旨意带给丹阳公主。”

        被两位公公微妙的眼神看着,裴倾勉强地笑了两下,说雨大,请两位公公吃酒,他便离开,将空间让给了两位内宦。

        等裴倾走了,摆置的酒席上了案,边吃边喝间,那早就来了南阳的内宦才神秘地告诉后来者:“我这带来的旨意啊,也没什么不能说。长安应该都传开消息了吧?我这里两道旨意,一封是撤掉裴郎君驸马之位的,裴郎君自然面色不佳。

        “另一封,则是告示新驸马的。我自然要去金陵,亲自将这圣旨交到公主手中了。”

        后者恍然大悟:“原来如此!我在长安时便听说了,原来丹阳公主的驸马真的要换人啊。”

        前者似笑非笑,喝多了酒,他大着舌头:“陛下早就中意丹阳公主和言二郎,又不是第一日。”

        后者大惊:“新驸马是言二郎?!难怪……难怪。”

        前者好奇问:“你的两封圣旨,难道其中一封不是指婚,指定言二郎驸马之事么?”

        后者摇头笑:“我带来的旨意,是从中书省下发的。也是两封,但两封都有关官位,确实和驸马一事无关。”

        前者疑惑,却也点头,心想这位公公恐怕是在中书省供职的,所以他前来是为了官职升调,中书省并不关心言二郎要娶谁,要尚谁。前者本要问后者,言二郎的官职会如何变,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但供职中书省的后者嘴巴却极严,什么也不肯说。

        总而言之——两位公公碰了碰酒,把酒言欢:“如此一来,你我正好做个伴,一起前去金陵,为两位贵人一道宣旨了。”

        -----

        长安中,所谓讨论官员回避之事,始终没有结果。但隐隐的,随着太子和秦王私下里达成和解,也没有人再关心官员回避之事了。

        秦王默许了太子接管山南道的兵马,而太子的回馈,是对南阳姜氏的重新洗牌、官员调任,不再阻拦。南阳姜氏先前的领头人纷纷落马,但新的人上位。虽然元气伤了些,却到底还是姜氏的领地。

        这让秦王不安中,也勉强接受这个结局。

        然而如今局势,秦王已经不能再说服自己了。各方势力相逼,上面明显是要拿他开刀,拿南阳姜氏开刀。太子损失杨氏,他损失姜氏。如今看来,像是父皇让他们兄弟俩自相残杀一样。

        父皇不向着他。

        这几个月,在面对南阳姜氏一案中,秦王明显有这样的认知。先前太子户部一事,太子告罪后自囚东宫,皇帝就放下那事;而今轮到他,南阳姜氏却被困于剿匪一事,抽不开手,还因新旧交替的缘故,对秦王的助力远弱于先前。

        若是陛下在洗牌,那陛下就是在拿秦王开刀。

        心寒数次后,秦王开始暗自筹兵,以做准备。他不能坐视自己手中权势全被当了他人嫁衣,他不能等着陛下向他开刀……他要占据先机!

        皇宫中,喝完了新的药,老皇帝意志昏沉,昏昏欲睡间,又忽然从一阵噩梦中惊醒。他唤了一声:“成安。”

        一直跟着他的上了些年纪的成安连忙趋步到陛下身边。

        皇帝问:“我梦到金陵那位去世了。”

        成安低声:“陛下是天子,天子之梦,必有征兆。这是吉兆啊。”

        皇帝喘着气,似想笑,却连笑的力气也没有。他枯瘦无比,眼窝深陷,整个人的人气都快被病消磨没了。可是他心里知道,他终究是把李家那位家主熬死了……幸好幸好,那位死了,他才不担心自己走后,李氏借助摇摇而崛起啊。

        对,他还要给摇摇上一把锁。

        言素臣!

        他要言素臣成为摇摇的这把锁,他要让言素臣和摇摇互相牵制……暮氏皇朝,绝不能再回到世家盛世的时代!

        成安见他如此疲惫,却还要操劳这些事,心里不禁悲痛。那神医吊着陛下的命,可陛下在此期间,也备受折磨。若不是为了这些事,陛下何至于……然而只是时间不够!时间远远不够!

        成安劝道:“这些事,陛下已经安排得很好了,不需要再操劳了。陛下好好养病才是……”

        皇帝摇头。

        皇帝目色幽邃,道:“朕……等着言素臣回长安。就凭他如今的政绩……”

        成安也看到了中书省的那封旨意,道:“言二郎确实了不起。硬生生改了穰县的局面。”

        皇帝道:“待他回了长安,朕一点点将寒门交到他手里,让寒门牵制住世家,让太子和世家划清界限……然后,杀了刘文吉……朕才能安心。”

        成安惊讶,却也在预料之中:“陛下要……除掉刘文吉?”

        皇帝神智昏昏,他喃喃自语说了这么几句,又闭目陷入了昏迷。模模糊糊中,他呓语一般:“内宦只能用来过渡,不能强势……内宦当政,必霍乱朝纲。待寒门有人领路,内宦就不需要了……”

        皇室姓暮,天下是士人的,无论哪里,都没有内宦的立足之地。内宦当政,得位不正,必不长久。

        他绝不会让内宦总揽大局……

        成安见皇帝又睡过去了,叹口气。他难受地拿袖子擦了擦眼角的泪渍,悄然退下。

        而宫殿门角落里,偷偷听里面谈话的小内宦见到成安弓着背走出来,连忙往角落里一躲。

        -----

        刘文吉坐于暗室,目色幽幽地转着手中一高足杯,听那内宦通风报信,将皇帝寝宫中、皇帝和成安密谋杀刘文吉的消息学了个十成十。

        皇帝病重,成安一心侍候皇帝,刘文吉整日进出于内廷和朝堂之间。不知不觉,整个皇宫都不再听成安的,而是唯刘文吉马首是瞻。可惜成安心里只有陛下,压根没发现自己这个大内总管,已经被自己昔日的徒弟架空。

        小内宦将寝宫里的话学得惟妙惟肖:“小奴听得真真的!陛下说什么不能让内宦霍乱朝纲,不能坐视公公坐大,要杀了公公……”

        刘文吉对这个小内宦露出和善的表情:“你做得很好,下去领赏银吧。”

        小内宦当即欢天喜地地被人领了下去。但他前脚刚走,刘文吉就召来一个内宦,淡声:“这两日随便寻个借口,把刚才那个人处置了。做得干净些,别让人跟任何人接触,胡说八道。”

        被命令的公公惊得脸色发白,一时没应。

        刘文吉冷淡看他一眼,道:“他嚼陛下话根,焉能放过?”

        那公公才松口气,领命下去,准备找理由杀人了。而刘文吉独坐内舍,放下高足杯,手指轻轻叩在案上。

        笃、笃、笃。

        一下又一下。

        陛下要杀他,必然是在新帝即位前杀他。因为内宦离皇帝太近了,很容易操控皇帝。如陛下这种老谋深算的人,自然不会给自己的子孙留下遗留难题。

        可是……刘文吉冷笑。

        说捧就捧,说杀就杀……昔日他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毫无办法为人所制也罢了,而今刘文吉在朝上势力极深,老皇帝凭什么还能说杀就杀?

        凭天授皇权么?!

        可这皇权,不也是拿他刘文吉当看家狗用的!而世上,谁又甘愿永远只做一看门狗?谁又愿意一直为人操弄?!

        刘文吉心中琢磨着,杀机暗藏。他酝酿着新的阴谋,而这一切的开始,也不过是想求自保。自保自保,到了最后,不过是——与人争命!你死,便是我活!

        -----

        时到中元节,鬼门大开。

        金陵素缟,因李氏家主的去世而陷入消糜。但李氏即将上任的新家主很快让人传话,让全城人不必慌张,中元节之日,诸人但赏灯赏花便是,若有人感恩李家,为李公烧一纸灯便可。

        李家不禁金陵为庆中元节而设的活动。

        全城又在悲伤氛围中,重新热闹了起来。

        而对于李氏来说,李公去世后,李家更换家主的书信,便送去了长安,求陛下批准。信是去世前的李公亲笔所写,呕心沥血,恳求陛下让自己的儿子李执回金陵守孝三年,全了孝道。

        这封书信,陛下几乎是一定会批准的。为父守孝,是大魏的治国之本,李执就算再被贬,有李公这封恳求书信,都会回到金陵来。李公为李氏铺的这条路,天经地义,无可指摘。

        中元节的下午,言尚一人在屋中,由老御医为他上药,絮絮叨叨地说起注意事项。

        暮晚摇并不在,她被李家的其他子女们叫走,说去城中一寺为李公祈福,又要一起去秦淮河边为李公放孔明灯。言尚出于行动不便,又到底和李家没有直接关系,而并不被列入其中。

        暮晚摇只说等晚上回来,两人一起随便逛逛便是。言尚心中本不在意,只是所有人都出去了,留下他一人和韩束行面面相觑,让他未免有些失落、寂寥。

        虽他整日不甘不愿地与暮晚摇小吵不断,可她在的时候,他身边到底很热闹。她让他有了七情六欲,有活着的感觉。她不在,他不能读书不能处理庶务,便十分无趣。

        傍晚时,天下了淋漓暴雨。

        为言尚敷药的老御医看眼外面的雨,道:“每年这时候,就是容易下雨啊。”

        言尚闭着眼,眼睛微有些灼痛。闻言,他脸偏向御医说话的方向,道:“雨很大么?若是雨当真大,摇摇……殿下……应当不得不回来了吧。”

        老御医不禁笑,他看眼这个面相斯文的青年,见对方因自己的口误而面容微赧,却还要强作自然。这副小儿女为情所困、心不在焉的模样,老御医见多了。为言二郎上药这么多日,他如何看不出公主和言二郎的关系?

        御医打趣:“二郎可是想念殿下了?”

        言尚强自坚持:“……并非如此。只是视力受阻,人性本懦罢了。”

        老御医摇摇头,他坐在榻边,将言二郎换下的纱布随手丢去火炉中,又去药匣中翻新药:“老臣为二郎调制的这种新药,眼睛上可能有点儿刺,但不碍事,都是正常的……”

        言尚闭着目,觉得目中有些刺,更胜于以往。他一贯善于忍耐,此时听着外面的霖雨阵阵,却心生烦躁,有些不耐。他不禁睁开了眼,面向窗子的方向。他随意瞥去,兀地一怔。

        老御医在收拾自己的药匣,忽听到身后茶盏落地声。他回头,见言二郎站了起来,仓促之下,言尚将茶几上的茶盏扫了下去。而言尚垂头看着砸在地上氆毯上的茶盏,又去看自己的手。

        他似在思量什么。

        老御医安慰:“不小心砸了一茶盏而已,二郎不必慌……”

        言尚睁着眼,向老御医看来。他目中眼尾布着红血丝,眼瞳却清黑干净,眸心如清水一般,潺潺绕绕。他望着老御医,斟酌半晌后,道:“茶盏,是我自己推下去的。我想证明一下,我是不是真的能推下去。”

        老御医愕然睁大眼。

        言尚似努力控制情绪,却仍是禁不住,唇角微微勾起。他的笑意非常浅,温润安静,但他是真的笑了一下。

        言尚拱手向老御医行大礼:“我能看见了。多谢救命之恩……”

        老御医赞叹不已,自己都没想到自己调的新药效果这么好。

        他抚着须笑,接受了言二郎的大礼。但是看言尚道完谢,转身就往外走,老御医不禁拦人:“二郎你这是要去哪里?二郎刚刚恢复视力,还不应出门。二郎还是坐下,让老臣好好看看你的眼睛……”

        言尚立在屋门口,回头。

        他本就气度好,而今睁开了眼,眉目清润秀丽,为他再度添色。那双眼睛,如同将一尊玉人点活了一般,让言尚整个人不再是冷清清的缥缈不可追的气质。

        言尚微赧,微微笑道:“自是该让先生为我多看看眼睛,但我心急如焚。我将将能看见,我想去找一人。待我回来,再请先生帮我看眼睛。先生见谅。”

        老御医哎一声,见言二郎出了门。

        老御医趴在窗口,见言尚白衣金冠,从廊下一侍从手中取过了伞,他便要走下台阶。

        老御医扯着嗓子:“你眼睛里红血丝还未除呢……”

        言尚回头,含笑:“无妨。”

        老御医:“天还下着大雨呢。”

        言尚:“无妨。”

        老御医:“你小心中途又看不见了!”

        言尚依然笑:“无妨。”

        他心情极好,就那般撑着伞下了台阶,在仆从们的指引下向庭院外走去。言尚是如此稳重之人,老御医没见过他如何轻快的样子。但这日黄昏大雨下,言尚撑伞、不紧不慢向外而去的白衣背影,落在老御医眼中,倒真的有几分年轻人才有的气性了。

        老御医啧啧:“色令智昏啊。”

        连言尚如此稳重的人,也不能免俗。

        -----

        然而言尚如何不着急?

        他三月便与暮晚摇重逢,而今已经时至七月。

        四个月的时间,他与她那般相处,他日日在心中想她现在是什么模样,他手指一遍遍地摩挲她的脸颊……他心中充满了渴望,可是他就是看不到她。

        暮晚摇看到的他,永是淡定的,自如的。可是言尚心中也会恐慌,也会焦虑。他经常会害怕自己就此失明,经常怕自己再也看不到她。如果他一直看不到,他记忆中的,便总是她最后冷淡地离开的背影。

        他想看到她的脸!

        想看她长如青山一般的眉毛,想看她那总是蕴着狡黠戏弄之色的眼睛,想看她小巧的鼻子冲自己皱起,想看她嫣红微翘的嘴角……她长大了,她不应是他记忆中少女时候的模样了。

        可是他就是看不到!就是看不到!

        如何不急?

        -----

        言尚骑马而出,到了半道上,雨便停了。他到了金陵秦淮河边的市集街上,这里在雨停后,人群重新聚了起来,马匹根本进不去。好在言尚如今不是瞎子了,面对人群他不必再无措。

        他只定了下神,将缰绳给了身后下马跟随的韩束行,就向人群中步去了。

        傍晚时下雨,暮晚摇和一众李氏嫂嫂婶婶、表姐表妹们散开躲雨。雨停后,市集重新热闹起来,夜色渐深,灯火渐亮,时间如此耽误之下,秦淮河畔一片光明璀璨,暮晚摇却被雨误了回去的时间。

        她有些不高兴。

        拉着她一起去放孔明灯的一位嫂嫂安慰她:“待我们放完了河灯就回去。驸马又看不见,天亮天黑于他来说没区别。纵是殿下晚回去一会儿,驸马当也不在意。

        “殿下是公主,难道还要看驸马的脸色么?就算殿下真的不回去,驸马难道还敢跟殿下生气么?”

        暮晚摇蹙眉,眉心越蹙越深。

        她渐渐停了步,觉得这些人说的不对。言尚不仅是她看中的驸马,他还是她的爱人。他说请她尊重他……她可以不尊重自己的驸马,因为驸马于她来说只是“臣”,可是爱人不是“臣”。

        她囚了言尚,他已经很不高兴,她虽然口上不向他道歉,可她也在思考言尚的话……

        暮晚摇对几位嫂嫂说:“你们放灯吧,我让秋思跟着你们,她帮我将我那盏放了就是。外大公已经去世了,也不会在意这种小事。我有事先回了。”

        一位嫂嫂看公主说走就走,一个转眼,就和她们擦肩,不禁回头:“殿下……去哪里?”

        暮晚摇已经跻身入熙攘人群中,置身民间,她没有如平时那般妆容精致、衣着华丽,她如寻常人家出来玩耍的小娘子一般,简约柔美,回头对几位女郎摆了摆手,轻声:“去找言尚啊。”

        众人拦不住,就看她闪身入人群,很快寻不到了。

        -----

        秦淮河畔,光影流窜。

        一盏盏华灯,一重重银光。一把把绣着山水的油纸伞五彩缤纷,高高挂在悬竿上,装饰着夜市;一袭袭俊男美女相依着在人海中穿梭,一道抬头去看灯谜。

        暮晚摇在他们中穿梭,一重重光照在她身上,她不眷恋这般繁华,只向街市外围走。

        一个个人与她擦肩,一盏盏灯照在她侧颊上。

        各种声音在她耳边炸开,喧嚣沸腾,都是民间热闹。这些热闹是旁人的,与她无关。暮晚摇一心一意地向外走,越来越急。而忽然间,她听到一个声音在后喊她。

        初时没在意,但那道清润的声音穿梭人海、穿梭灯火,在她耳边再响起——

        “摇摇!”

        暮晚摇猛地回头,看到人流梭动,灯火摇落,一个白衣青年立在重重人海外,向她这边望来。待她回头时,他清眸明显地亮了一下。他露出笑,向这边招了招手,然后碍于他拘谨的性情,他很快收回了手。

        可他目光盈盈似水,依然看着她。

        那一下的光,比这一整晚暮晚摇看到的灯火都要亮。

        -----

        暮晚摇懵懂地看着隔着人流的言尚。

        他努力地向她这边过来,身边没有仆从跟着,他目光望向她,各种灯盏的光照在他眼中,他有些不适地掩袖去遮。但是他分明——

        分明看得见!

        他看得见她!

        暮晚摇圆眸瞠大:他眼睛……好了?

        -----

        暮晚摇呆呆看着,然后蓦地大步走向言尚。

        言尚小心谨慎,不撞到身边人。暮晚摇却无所顾忌,她向他走来,便是所有人,都要为她让道。

        她走到了他面前,看着他。

        暮晚摇:“你眼睛好了?”

        言尚轻轻的:“嗯。”

        他眨了下眼,眼中有水光,红血丝却好像更多。

        暮晚摇皱眉。

        言尚何其会察言观色,他道:“只是还不太适应光……御医说没事的。”

        他心中拥着小小的、快乐的欢喜,想与暮晚摇分享。而他那想分享的心何其温柔,他才目光柔润地望着她、想和她多说几句话,他手腕就被暮晚摇抓住。

        暮晚摇当机立断:“跟我来。”

        满地水洼,水洼中金光灿影。

        暮晚摇带着言尚穿梭人流,向一个方向跑去。袍袖在风中轻扬起,言尚被她拽着手腕,不自觉地跟随她。

        -----

        暮晚摇带言尚到了一摆满了各色油纸伞的商贩角落巷口,她没有去买伞,而是直接拉着言尚蹲在角落里。如此,有伞挡着,外面的流光暗了些。

        暮晚摇与言尚一起蹲在伞下,她看向他。

        他眼睛清澈,倒映着各种金色的光。光在他眼中徘徊,他眼中也映着她的影子。他全程被她拉着,与她一起蹲在了这里。

        暮晚摇看他的眼睛,而他流着金光的眼,对上她看来的目光后,他又微微露出笑来。笑得很好看,很温和,如他往常那般;但又比往常外放一些……有点儿傻。

        暮晚摇被他笑得脸发热,心里不禁羞涩,却很坚持:“现在有没有好一些?眼睛会不会不那么疼了?你还能看得见我么?”

        言尚:“看不见。”

        暮晚摇惊愕,眼睛睁圆。

        下一瞬,他伸手来抚摸她脸颊。

        他一手托着她的下巴,一手捧着她的雪腮。

        他脸凑了过来,浓长的睫毛下,清眸柔和,与他轻柔的声音混于一处,如春水般流在暮晚摇心涧:“你让我好好看一看。”

(https://www.mbaoge.cc/34_34243/42188542.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mbaoge.cc。手机版阅读网址:m.mbao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