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频道 > 乡间诗画 > 第16章 读书小记(上)

  前些天读了《白话史记》,总共三册,竟不知觉耗费了我几个月的时间。我爱好写作,喜欢读书,这本是从小就养成的习惯。然而在外漂泊,不得不整日里忙于生计,一时间竟连读书也变得生疏起来,实在是非我所愿。

  正巧碰到有朋友问我读书的技巧,我也终于可以静下心来,好好地琢磨一下有关读书的事情。

  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知识的价值越发凸显,无知的人最终会为自己的愚昧而买单,而书籍是获取知识的最佳途径。好多人说看不下去书,哪怕是自己喜欢领域的书籍,也很难从头到尾的看完。要不就是粗略的看完了,没过多久就几乎全忘了。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你还不了解怎么有效读书,用不上力自然觉得困难重重。在我看来,读书是分层次的,姑且不提读书的方法,我们来简单谈谈层次。

  实际上读书可以大致分为两条路径:其一为横向读书;其二为纵向读书。

  其一是纵向读书。

  纵向读书就是在一个领域中,由浅入深的读。实际上注重的是获取知识的深度,突出的是你的专业性。

  举个例子:你想系统学习一下经济学方面的知识,你可以先在门户网站首页上浏览经济方面的报道;然后可以在微信公众号里搜索大咖的专栏文章;觉得还不够,你可以买一些通俗易懂的经济学畅销书看看;接着,你可以通读大学经济学教材;最后就是仔细研读那些揭示经济现象本质的巨著。

  比如,你可以先从经济报道开始初读,然后读一些吴晓波的专栏文章,其次可以读一下薛兆丰老师的《经济学通识》,接着就是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最后你可以花时间仔细攻读像《国富论》、《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这一类的名著。

  我相信,按照这个思路去读书,你会发现读书是一件简单、快乐的事情。当你研读了《国富论》以后,你大概已经具备了经济学的系统知识,是个专业的经济学人了。

  如果你不按照这个顺序,上来就去啃《国富论》,那我想你是很困难的。说实话,巨著实在是太枯燥了,你的知识储备不够,你是很难读懂那些高深的理论知识的。读书还是应该一步一个脚印的走,慢慢来。这就是读书的纵向思维!



  其二便是横向读书。

  除了纵向阅读,读书还有一个路径,那就是横向读书。横向读书是扩充你的知识体系,提升知识广度的重要途径。所谓的横向读书,就是要你不光看某一领域的书籍,还要浏览一些相关领域的知识、理论。通过一个个扎实的纵向体系加上不断蔓延的横向体系,最终会使你的认知系统迅速建立起来,你将成为一个有内涵的人。

  还是以攻读经济学为例,你知道经济学、自然科学基本都和哲学有很大的关联,那些大的经济学家、科学家无一不是知识渊博的哲学家。经济学的源头就是哲学、数学,所以只读经济学的著作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拓展到哲学的范畴上。

  当你读完了《国富论》,那么你可能就得看看《理想国》、《社会契约论》等著作了。而且越往后社会学、伦理学、心理学甚至自然科学的著作也是必不可少的。文学是纯粹的,不解决现实问题,但是多读些文学著作,你的文学修养就上来了,你看问题的角度可能就不同,你也会更懂得享受生活。

  万物相通,大道至简。把零散的知识体系串联起来,一定会让你受益匪浅。

  我的涉猎比较广泛,从自然科学到古典文学都有涉及,甚至有段时间非常痴迷近些年新兴的网络文学。书籍是我们学习的最好对象,从优秀的书籍中,我们能够知晓很多故事,明白很多道理,有时候我们脑袋一顿,就没准能与那些伟大的作者产生那么一丝共鸣,极其每秒。

  读书是玄妙的旅程,我有自己的阅读习惯和理念,那就是流水式阅读。大概和陶渊明先生的“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有异曲同工之处。

  谁都厌倦冗长、厚厚的书籍,尤其是纯理论性的东西。当翻开托尔斯泰的《复活》,我相信谁都会邹眉头。实际上我们根本就没必要一句一句的精读,把握作者的每个用词。我们要做的就是会意,能大概了解作者的意图就行了。

  想一想平时听歌,我们并不纠结于记住每一句歌词,而是让旋律自然地流过心间,哪怕最后只记住了最动人的部分。“流水式阅读”就是这样:让书籍如水一般从心中流过,不用在意是否把书里的内容全部理解或者记住,就像水过留痕,相信只要读过,便会有所收获。从小到大,我们接触了多少本书籍啊,可我们大都忘记了大部分内容。唯有偶尔的一两句金句,记忆犹在。其实这正是流水式阅读所倡导的:读书并不在于“复制100%”的原文,而是在于“邂逅1%”的收获。不用抱有太多目的性,尽管去享受与书籍邂逅的每一刻就好。

  流水式阅读讲求随心、随喜,读书是快乐的。有点像**的太极,柔到深处便是刚。我们要具备流水式的阅读能力,就要多涉及不同种类的书,融会贯通。并且在读书过程中,注意输出。就是把你的理解、你的心境写出来。像呼吸一样,调和知识的均衡。不用过于严肃,找张纸,或者就在书本的空白处,写上那么一两句就OK。



  我还记得小时候读书的场景。在学堂里大声晨读或是默读都是提升自己朝气的手段,只不过那些是课本上的文章,属于官方性质的。至于下了课,或者回到家,再去读书则别有一番不同的意境了。小学时我的枕边经常放着两本书,一本是我从学校图书室里借来的《自然》,一本是我从同学家里搜刮而来的《八仙过海》。这两本书前前后后不知被我翻了多少遍,有些页面甚至已经破成了几瓣,我就用胶带重新粘好,别人读书是越读越薄,而到了我这里,却是越读越厚了。《自然》里我最喜欢的章节便是关于星空与宇宙的内容了,书上记载了科学家的推断,说宇宙大概有150亿光年之大。书里还有精美的插图,就是从那里,我看到了除现实生活之外的世界。那片充满奥秘的世界里,是那么的广袤无垠,已经超脱了我所理解的极限。倘若站在几万光年甚至更远地星系,地球仿佛从来没有存在过,至于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以及千千万万个所谓的英雄,也就如一粒尘埃了。宇宙是充满幻觉的,它让我们不能直视,否则就会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如果在宇宙的世界里呆的久了,哪怕仅仅是思想的停留,也会让人不由得发出“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失落感觉。还好我懂得调节自己,看《八仙过海》就是最好的调节方式,只是那种美妙的感觉换了样子。八仙们各显神通,终于度过眼前的险阻,这是他们的幸事,我是看到此景的幸事。没当翻开《八仙过海》我总是格外的兴奋,仿佛我明天就能成为铁拐李、张果老、吕洞宾。看着他们的事迹,我总能睡得格外的安稳。睡梦中期待着与他们的约会。那时我就想,假如我能成为他们的一员,做个逍遥洒脱的神仙就好了。为此我愿意放弃一切,哪怕是已有的自由自在的生活。就像我曾暗恋的一位女生,我曾不止一次的想,如果能有与她在一起的际遇,让我做什么我都在所不惜。我从未怀疑过八仙的真实性,因为我知道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我需要他们的存在,人们更是如此。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读的书渐渐地发生了变化。我不在只看《自然》或《八仙过海》,有一些更加贴近我生活的书籍走进了我的视野。其中最记忆深刻的便是《少年文艺》。提起此事,实属巧合。因为那本书本不是我能接触到的,而是子建老师的珍藏。有一天我的好同学王琦找我玩,我们忽然想到要到老师家里去看看。那时我已是班里的红人,因为成绩优秀,深的老师与同学的喜爱。我本是不愿去的,虽然老师也视我为得意门生,可害羞内敛的我还是不能坦然的与老师相处。幸而有王琦的陪伴,我也就鼓足了勇气,第一次去到老师家。我记得子建老师热情的接待了我们,他首先感到很惊奇,但随即也就释然了,发出由衷的微笑。我们先是聊了很多学堂上的趣事,随后子建老师便问我读什么书。我支支吾吾,勉强作答。实际上除了《自然》与《八仙过海》,我的确也没有读过太多的书。子建老师大概看出了我的窘迫,临走时便送了我基本《少年文艺》。早就听闻子建老师爱读书,并且有珍藏书的习惯。他是不轻易送书给别人的,可对我他却是格外的看中。只见那几本《少年文艺》虽然已经有了年头,但却包装的很好,封皮甚至是新的,只是里边的内容有被翻阅的痕迹。其后很多天,我便随身携带着《少年文艺》,不时地翻阅。我最印象深刻的便是其中有一篇讲述三年级同班的两位异性同学考试竞赛的故事。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男女主人公成绩相仿,都是班里的翘楚。他们相互帮助,却又时刻充满竞争。男同学有一堆跟随者,毫无疑问他是光芒四射的明星。女同学就低调许多,也许是女生更早熟的缘故,她更像是一位姐姐,指引着男生的前行。我从那个故事里,看到了友情,或者是爱情。只是一切还都处于萌芽状态,有一种极其朦胧的美。到后来,我终于发现之所以喜爱那篇文章,也许我就是那个明星的少年男生。

(https://www.mbaoge.cc/37008_37008600/137334701.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mbaoge.cc。手机版阅读网址:m.mbao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