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殇之涅盘 > 第3章 未雨绸缪

郑博文没好气地瞥了她一眼,不过这点心的味道着实不错。这是桂花糕,前几日苗常儒的船队运来了一些桂花,不过是晒干的,还有契丹皇帝送的西域葡萄干,这勾起了郑博文对现代桂花糕的馋念。他以蜂蜜、干桂花、红枣、果仁、果干、蛋液等为配料蒸制而成。其口感绵软、润湿,伴有桂花的馥郁香气,令人馋涎欲滴,回味无尽。
  两人来到外事接待厅,只见李从荣在屋里好奇地四处踱步。李从荣从未见过如此布置,房子的窗户均是透明的玻璃,一眼便可纵览外面的景色。墙边摆放着几个玻璃制品,在阳光照射下,绚烂缤纷。而中间放置的众多沙发,也是他初次目睹。刚才不小心落座,险些摔倒在地,还以为自己坐空了。
  看到郑博文二人到来,李从荣急忙收敛目光,回到屋子中央。
  双方拱手行礼打过招呼后,李从荣在大和钧的示意下与郑博文一同坐在主位两旁。武珏和大和钧则坐在郑博文边上,李从荣没想到要带下属进来,因而他这边并无人陪同。
  其实,郑博文着实不喜欢现代那种接见外宾的形式,但迫于众人要求,也只得按照此方式进行布置了。
  李从荣首次在这种环境下交谈,却显得有些拘谨不安。
  郑博文打破了僵局,开口询问道:“将军此次前来,是游玩还是为公事?”
  李从荣有些讶异,问道:“难道你们这里可以随意出入吗?”
  郑博文哈哈一笑道:“并非如此,但对将军您可以。将军可是帮了我们许多,是我们的朋友。”
  李从荣面带愧色,毕竟他只想帮的人唯有武珏一人而已。
  李从荣道:“那就多谢诸位了,我此次前来是朝廷委派的,是前来表示友善。我一个粗人也不知该如何表述,反正就是大家相安无事,各过各的日子。”
  郑博文等人都哈哈大笑起来,这家伙也太过坦率了。
  武珏开口道:“这恐怕是将军您的理解,你们朝廷未必都持有这般想法。”
  李从荣用疑惑的眼神看着武珏道:“大将军为何如此说?”
  武珏道:“前几日我们刚擒拿了一个刺客,乃是你们唐国所派,刺杀了我们两个官员。若要各自相安无事,为何要来刺杀官员呢?”
  李从荣听完,用手挠了挠脑袋道:“这我并不知晓,我一直在朔州与契丹交战,至于朝廷的举动,我全然不知。”
  郑博文道:“据我们所知,贵国在我们特区尚有其他探子,既然意欲和平共处,还请回去让你们朝廷将这些探子全部召回,以避免产生其他误解。”
  李从荣点点头道:“我必定将此事呈报上去。”
  郑博文道:“既然要和平共处,那可有什么说法呢?”
  李从荣道:“朝廷说按现今区域划定边界,不作变动即可。”
  郑博文点点头道:“既是如此也好。”
  稍作停顿,见李从荣无其他事要说,郑博文开口道:“将军,贵国是否还有其他事需要传递?”
  李从荣赶忙收回目光道:“没有了,朝廷只让我来说此事,并无其他嘱托。”
  郑博文道:“既是这样,将军可在此居住数日,观赏特区风光。”
  他转头看向武珏道:“那就由我们大将军陪同吧。”
  武珏一听,用眼神嗔了郑博文一眼,心里暗想这家伙啥心思自己怎能不知,竟然让我陪他到处转。
  李从荣一听甚是欢喜,当即就答应了。
  离开前,武珏将另一袋糕点送给李从荣,拿着糕点,李从荣心里美滋滋的。
  李从荣在武珏的陪同下,首先去渝关参观了守军,接着观摩了军队演练。郑博文对李从荣毫无隐瞒,因为对方知晓自身实力越多,己方的安全便越高。
  之后在武珏的陪同下,参观了工坊。当李从荣看到工坊的规模和流水线工艺后,大为惊叹,怪不得特区在没有税收的情况下还能养兵和进行城市建设。
  在得知人们每月可获得的薪俸后,也是惊得嘴巴大张,竟然给所有人开如此高的工钱,这家伙莫非疯了就是太有钱了。
  他虽不懂经商,但也期望能与郑博文合作赚钱。
  武珏道:“你们唐国的商业皆由魏王和皇后掌控,你又如何与他们竞争呢?”
  李从荣愤恨地说:“他们只知道拼命敛财,不管他人死活,实在可恶。我可不怕他们,真敢在我头上动手,我直接带兵将他们都剐了!”
  其实武珏也知道李从荣在国内的口碑并不好,此人脾气极大,而且凶残异常。在此处能有如此表现,诸多原因还是因为自己在此。她说道:“既是如此,将军不必焦急,我回去跟夫君说一下,看看如何运作才好。”
  当晚,武珏将此事告知郑博文,郑博文听完倍感困惑,这些唐国人说反就反,这样的朝廷他从未听说过,也不知真假。
  为了确定此事,当晚他找来苗常儒和郑世元共同商议对策。
  苗常儒却不以为然地说:“自从唐朝灭亡后,各地驻军大多由节度使出钱供养,他们自然会效忠现任将领。至于造反嘛,也并非易事。一个人敢造反,其他人就可以扛着朝廷大旗,名正言顺地出兵讨伐,要是打赢了,那些财物和兵丁就都归自己了,所以并不是想造反就能造反的。”

  郑博文道:“那李从荣的情况又是怎样呢?”
  郑世元道:“他的父亲李嗣源是极为厉害的将军,我虽然没有与他正面交锋过,但在契丹营中经常听人提起。只要他在,契丹通常不会出兵攻打。从大梁至今,他历经数十年战争,从未听闻有过败绩。”
  苗常儒道:“确实,此人在朝中颇有威望,是庄宗的心腹之臣。军中众多将领对他也颇为推崇。”
  郑博文道:“我觉得当今唐皇不够英明,而且那后宫总是干预朝政,这样下去,国家岂不是要灭亡了。”
  苗常儒叹口气道:“哎,当今贤明的君主实在难以寻觅,这是一个纷繁复杂的时代,真是乱世啊。”
  郑博文问道:“如果唆使李从荣造反,将那昏君推翻有没有可能?”
  两人听完,都没有答话,而是陷入了思考。
  许久,苗常儒摇头道:“恐怕他很难过李嗣源那关,李嗣源对皇帝忠心耿耿。”
  停顿片刻,苗常儒继续道:“但凡事不能一概而论,朝廷中有不少人在暗中有所行动,只是因为他的声威过高,让人心中有所忌惮。就连郭崇韬也与他矛盾重重。只是此人谨慎小心,处处低调,让人难以抓住把柄。要是有事情发生,恐怕很多刀子就会落在他身上。”
  郑博文听完道:“这样很好,凡事都必须提前筹备,倘若哪天他陷入困境,不造反不行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推波助澜了。”

(https://www.mbaoge.cc/39711_39711694/46792910.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mbaoge.cc。手机版阅读网址:m.mbao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