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频道 > 香江女商[六零] > 第 168 章

70年的元旦,  有人往港督府扔了几个炮仗,吓得警卫队以为有袭击,  好一阵鸡飞狗跳,  带着港督东躲西藏。
第二天,被各大报纸当成笑话报道。
但这事儿倒也不能完全怪他们草木皆兵,因为港督府一个多月以来遭受了至少8次袭击,  一共85人被收监。
林薇其实没想到,  戴维的这通发言会让民众对港英政府的仇恨加大。
港督从某方面来讲代表了英国方面的态度,他的言论将英国政府推向了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  在国际上引起了非常不好的影响,  遭到了国际舆论的谴责,  甚至连内地也出声斥责。
可以说是某种程度上引发了外交危机,  这是一个随时可以拿出来对英方进行谴责的利器。
港府花了400万辛辛苦苦大半年搞了一个香江节,  结果一遭回到解放前。
这是上一世完全没有的事情。
林薇也不清楚事态最后会走到哪一步,  心里也有些胆颤,不怕别的,她可不想再来一次风波了,  这事儿完全在她预料之外,  她也没想到戴维那个傻X竟然讲出这种话来。
人站的角度不同,  想事情就会不同,  林薇是一个策划者,  所以对于戴维的言论更多的是一种意外,  这个人原来是这么想的,  但这个结果对她也算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这个人本就不喜欢这片土地,包括这片土地上的人们。
但如果她是作为普通人看到,  这种赤裸裸的侮辱,  必定会感到十分愤慨,换个角度就能理解大家的怒火了。
林薇是有一点点心慌的,主要是对未来走向的不确定,害怕蝴蝶的翅膀再引起什么预料之外的后果,那不是她想看到的。
唯一可以确定的好处就是,她现在不用担心哪天港英政府心血来潮给她停水停电了。
所谓和气生财,安安心心地才能搞发展。
她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造船上面。
林薇给造船厂定的目标,先从货船改造起步,过渡到旧船翻新,然后到逆向研发,再到最后的生产线造船。
但她的瓶颈来得很快,旧船翻新的第一步就卡住了。
确切的说是一步一个坎,走一步卡一步。
船体拆卸容易,组装就没那么容易了,要么就是零件规格有问题,要么就是电机功率错误,每天大大小小什么样的问题都可能发生,他们这一群人摸着石头过河。
林薇常常跟着他们一起,有时候还要请“外援”,在香江会修船的人不少,船东们培养了不少人才,一些简单的故障他们自己也能解决,所以林薇经常让他们发动人脉,把人家的大工找过来,有偿帮忙,算是赚点外快。
但这不是长久之计,造船需要用到的工种有上百个,这是一个巨大的人才缺口,单单船舶建造最基础的焊工培养,就可以让林薇晚上愁得睡不着。
说香江没有造船的土壤,这句话是没错的,单专业人才这一项,就可以把林薇折磨得生不如死,所以她才会急三火四地想要把理工大学建立起来,好在政府现在已经通过了提案。
只是等她的专业扶持计划落地,还要几年的时间才能看到效果。
“妹妹仔!无得顶!”
突然一阵欢呼声从外面传来,林薇的注意力从图纸上收回,她转动座椅,朝着窗外看过去。
只见孙沐茵小脸黑漆漆的,站在船台上,接受众人的欢呼和眼神膜拜。
小小的身体站得笔直,身后是染红夕阳的渡头,享受着英雄般的待遇,感觉像是在看一幅名画。
好在有个天才能让人看到一点希望。
孙沐茵去年就提前完成了麻省理工机械工程的学习,现在正在读博,她的导师很喜欢她,放假都不肯放她回来,每次都要讨价还价一番。
这会儿放假回来她就跟着林薇一起钻船坞,下船舱,设计图纸,短短半个月的时间,她就让船厂上下佩服得五体投地。
人才的培养未来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林薇急也没有用。
但未来还有更多的问题。
除了专业人才不够,还有产业链的缺失。
供应链的配套设施几乎没有,零部件全都需要进口,小到螺丝钉大到主轴、动力、钢材、龙门吊……
当然,这个问题在后世依然存在。
当前,他们能组装好一艘船就是很大的进步。
可身为一个造船厂,船板最好是要自己生产,要有自己的薄板生产线,这样才能控制一些变量,满足船体设计的要求。
林薇让袁国栋帮她留意,日本是否有哪个船厂要出售船板生产线,哪怕是淘汰的也可以,以及他们的吊装工具也需要升级了。
没有生产线支持,他们就不能算是造船厂,而是一个组装厂。
这些也可以慢慢来,造船厂要是发展起来,也会带动周边配套产业的发展。
不过,现在最让林薇头疼的是土地问题。
造船厂现在有一大一小两个船坞,用来拆卸不同规格的船体。
船厂面积大概有十万多平米。
看起来似乎不小,但如果林薇以后想要建造巨型轮船,比如说大型油轮或是邮轮,那就需要有一个两三百万平米的造船厂。
现在工业用地每平米的均价是110元左右,那意味着林薇要花费3亿左右在码头岸线买一块地来建造船厂,这是一笔巨额的开销,她现在没有钱。
当然,她现在可以不买,以后等有钱了再说,毕竟买了现在也用不上。
但是这有一个问题,土地价格已经开始上涨了,工业用地的价格10年后会翻到几十甚至百倍。现在3亿就可以拿下来的地皮,10年后可能就需要300亿。
所以到底买不买?
不买,以后就舍弃大型船只,专攻中小型的船体,比如货船、中小型邮轮,以及附加值高的LNG液化气船。
不是不行,是林薇不想有遗憾,把船厂的未来给限制住。
造船业的三大明珠,航母、大型邮轮、液化天然气船(LNG船)。
航母就算了,后面两个她都想尝试,重活一世,她不想再给自己留下什么遗憾。
但是钱从哪里来?
银行不会借,就算借了,船厂盈利也是遥遥无期,短时间内还不上。
造船的门槛是全方位的,高到令人发指。
就不拿现在一路高歌猛进的赫姿比,就说房地产的门槛和造船一比,也是小巫见大巫。
所以说这是一个需要国家扶持的行业,韩国都是在美国的扶持下发展起来的。
林薇现在是把自己逼进一个死胡同。
不过,办法倒不是一点都没有。
“你不是说不会用造船厂吸血别的公司吗?”
听到林薇的计划,吴铭直接向她发出质问。
林薇有些尴尬,之前她确实这么说了,赫姿是赫姿,微观是微观,茶恋是茶恋,大家互不打扰。
她当时之所以说大话,是因为她觉得黄金会涨,结果两年多了,就见到几根毛,赚了两百多万美元,这钱不算少,但对于造船来说杯水车薪。
“我不动九龙航业,赫姿和浩鑫地产我都是百分百控股,所以我把20%的股份分给造船厂,也不影响什么。”
林薇的计划就是,让造船厂持股赫姿和浩鑫的部分股份,等到两个公司上市,她在高位把股票一卖,就能大赚一笔。
一年后,上市公司会如同雨后春笋一般涌现,香江证券业迎来新纪元,一时间炒股大热,开启了香江历史上第一个大牛市。
大批的员工辞职炒股,这种狂热甚至波及到了学生,一同将恒生指数推到了最高点,这其中最受欢迎的就是地产公司的股票。
不过,盛极必衰,73年达到最高点位之后,股票牛市戛然而止,高峰腰斩,然后引发了灾难性的股灾。
这自然就波及到了许多地产公司,很多公司倒闭,甚至四大洋行的和记黄埔也没有幸免于难。
香江迎来了第二个抄底地产的机会。
如果她没有记错,和记黄埔有一个几百万平米的岸线地皮,正好可以用来做造船厂。
林薇想要抓住这个机会给造船业输血,现在不买地没关系,那么三年后,她可以用在股市赚到的钱抄底和记黄埔。
吴铭反对她这么做,一方面他不知道以后是什么情况,也不知道什么牛市,他看到的是林薇直接将赫姿和浩鑫强拆给造船厂,另一方面……
“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你这么做,以后我们就要向投资人解释船厂持股的问题。”
一个房地产公司,一家奢侈品公司为什么会被一个造船厂持股?
“随缘吧,两年后,最多三年我就会让造船厂抛售股票,所以影响也只会到那个时候,”林薇说道,“我们其实也不缺投资人,浩鑫如果现在没有找到合适的融资对象,那么以后也没有必要了,至于赫姿,赫姿也不缺钱,投资人更看重的应该是品牌未来的价值,不会在乎现在的持股对象。”
吴铭盯看了她一会儿,确定她是铁了心要这么干了,他深深地吸了口气:“为什么,为什么一定要进军造船业?”
林薇愣怔了一下。
这个问题上辈子吴铭就问过她,这辈子吴铭依然还在问她。
吴铭的意思是很清楚,这么一个烧钱项目,没有政府扶持,暂时看不到盈利希望,为什么非要做?
明明有那么多的好项目,怎么就看上了造船?
到底是怎么想的?
林薇上辈子不知道怎么回答问题,她现在其实也不是十分清楚。
过了一会儿,她说:“我想做一点有用的事情。”
吴铭看着她面露疑惑。
“无论是奢侈品还是房地产,除了能给政府交一点税,对民生作用太小了……当然,我也不否认,这两个行业也创造了很多的工作机会给普通人,但相对于造船,还是差得太多。”
“香江现在有什么呢?能拿得出手的只有进出口加工的制造业,金融还没发展起来,船运不知道能走多远,能够长盛不衰的行业,只有大型的制造业,一个造船就可以托起整个城市,就像日本和韩国。”
“造船业如果能在香江发展起来,可以带动相关产业链,可以提供数十万甚至是百万级的工作岗位。”
“香江没有造船的土壤,是因为没有人去做,事实上香江有地利优势,处于世界航运的交通要道,无论是原材料的输入,还是工业产品的输出都十分的便捷……香江不是没有土壤,相反供需两端都需要造船业,现在香江的船东都在日本买船,日本造船厂现在说是躺着数钱也不为过,但这个钱我们为什么不能自己赚呢?”
“造船业门槛高没有错,但只要跨过那个门槛,我们就能看到另一番广阔的天地,你相信我,香江未来的发展,一定是金融业和造船业互为犄角,有了这两张牌,可以让香江在整个东亚都立于不败之地,石油危机也好,金融海啸也好,香江都不会在世界风暴中殒命。”
林薇最后道:“房地产确实可以赚钱,但是这个钱我赚的不是那么心安,我想造船或许可以为这个城市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改变,这是我真正想要去做的事情。”
吴铭整个过程他都在听林薇说,她的声音不大,一字一句间,平静、低缓、坚定……如同清泉滴石,有种悠远绵长的力量。
他看见林薇被涌进来的晚霞罩住,身上披上了一层浅浅的清辉。
等她说完,吴铭沉默下来,他在仔细思考林薇的话。
有些话他听不太懂,为什么是金融业和造船互为犄角?她对金融业的信心是来自哪里,韩国造船业很发达吗?穷成那副模样了。
但林薇描绘的那个未来,确实让他心动,如果造船业能在香江立稳脚跟,那么香江就不会有那么多人挣扎在贫穷线上。
吴铭不知道,这是林薇想了好几天想出来的理由,想要说服吴铭,最好就是从民生入手,这个人不是一般的善良,你和他讲民生大计,他就会心软。
其实林薇是有些愧疚的,上辈子因为她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执念,把吴铭拉下了水,造船厂最后破产,两个人陪得是倾家荡产,如果不是运气好,他们的团队拿到了新能源电池的专利,两人年过半百的年纪,还要重新开始。
这辈子,她不会这么偏执,但前期还是要借力赫姿和房地产,不然她这个头,很难立起来。
过了一会儿,吴铭抬起头:“褚爱东的回复是看咱们的时间,你这周的行程都满了,只有周五下午有时间。”
不再纠结造船的问题,那就说明他不反对了,林薇松了口气,她需要吴铭的支持。
“那就周五吧。”林薇说道。
旧邮政总局的地皮是众多地产商都想吃下的一块肥肉。
这其中以东方实业最为渴望,因为他们有一个华人行,整体规划,做加法,就可以实现1  1大于2,拿到旧邮政局对他们来说更重要。
不过他们在资金方面不是很宽裕,也不像林薇有恒生银行这样的靠山。
“浩鑫可以出资70%,东方实业只要出剩下的30%就可以。”
林薇体量褚爱东腿脚不方便,选在了华人行的写字楼和他们碰面。
陈恒西把玩着手中的茶杯,听林薇这么说,脸上并没有显露出太多表情。
褚爱东叹息了一声:“这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林小姐不如说说条件吧,如果东方实业拿不到控制权,那么这个提议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林薇的手放在文件夹上,笑着道:“浩鑫可以把项目控制权让给东方实业,你们控股51%,浩鑫退一步,占股49%,这不是问题,毕竟华人行在你们手中,不过我们有一个条件。”
陈恒西手上一顿,抬起头朝着林薇看过来。
林薇说道:“你们要把华人行加到这个项目中来。”
控制权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一个公司大到怎么发展,小到怎么分红都是由控制公司的那个人说得算,股东只能算是投资人,按时领分红,或者卖出股票。
在后世,一个人拥有公司最多的股份,却不一定是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你有80%的股份,控制权可能在那个在20%,甚至1%的人手里,这种情况在后世情况很多,没有控制权只有股份,你就只是投资人。
一般都是通过合同和协议来约定,比如AB股,同股不同权,比如创始人保护协议,某云某东都是通过这种方法控制自己的商业帝国。
只不过,现在的公司还没发展出这么多的花活,一切还很原始,用股份占比说话。
他们如果合作邮政局的项目,林薇让出控制权,就是把这个项目的主动权让了出去。
褚爱东陷入了沉思,他在想林薇这样做的原因。
林薇的目的很像是想要安心地做个投资人,不参与项目的开发和管理。
但真的是这样吗?
如果不是的话,她的目的是什么?

(https://www.mbaoge.cc/47094_47094678/46792845.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mbaoge.cc。手机版阅读网址:m.mbao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