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从街亭开始 > 第115章 试探之言

“丞相,末将不敢言。”李休再退一步,他现在还不是朝中重臣,也不是久经沙场的老将,非议朝政是要掉脑袋的。

        诸葛亮瞥了瞥李休的脸庞,那忐忑不安、如履薄冰的表情不禁让他放下心来,这样的将领才更适合担任重要的职位。

        “无妨,  方才亮说过,即使是说错,也不会责怪汝。”他的声音越来越温和,看来时机已经成熟了。

        噌噌——

        忽的,眼前的诸葛亮负手而立,掩映其身边的杨柳随风而动,那纤细柳枝碎影摇曳,  倒映在花池潭水,当真是神秘无穷。

        而站在他身后的李休缓缓挺身,双眼紧紧凝视着诸葛亮那略微弯驼的后背,看来他这次是很认真的在向自己询问。

        既然如此,那么他也就不必再遮遮掩掩,大丈夫能屈能伸,先前自己已经推辞数次,给足了丞相的面子,这次回应,则是二人真正的讨论。

        “………丞相,末将随公已三年之久,这三年来在这丞相府中见到的达官显贵不计其数。”

        相比较之下,李休在某种意义上来讲,也算是诸多达官显贵的一位,只不过他身为将吏,自然不算真正的达官显贵。

        而听到这里,诸葛亮这时忽然抬步前行,并示意身后的李休也一同跟上,  二人一边漫步石亭,一边谈论这大汉朝局。

        二人一前一后,  尽显地位尊卑,即使是名垂青史的诸葛亮也逾越不了这等级高低的规矩。

        “中都护李严仗着先帝恩惠与丞相并为托孤重臣,对北伐之事颐指气使,但在末将来看,确是再正常不过矣。”

        “哦?”这番话成功地引起了诸葛亮的兴趣,他不禁止下脚步停在花池前,那眉头紧皱的表情瞬间一展,“此言怎讲?”

        很显然,他的这一席话成功地引起丞相的兴趣,于是李休就顺着他所了解并分析出来的事情继续说道:

        “先帝临终前授李严为尚书令,以君为丞相,赵老将军为镇东将军同朝辅政。

        丞相与老将军皆是先帝早年之臣,而李严不过追随短暂数年,此乃其一。

        其二,先帝委其尚书令之职乃对其文事重托,实则制衡彼军事权力。

        其三,丞相后以李严为中都护之职转为禁军将领,再削其权以致不满。

        久而久之,  这削权过程循序渐进,  使得李严不满之心日益突出。

        若换做是丞相,  被如此对待,难道就不会像李严这般不满吗?”

        李休的这番严谨之言使得诸葛亮对他的看法有了十分大的改观,甚至一度认为,李休才是隐藏最深的人才。

        “嗯,孝然所言极是。”诸葛亮没有惊喜,也没有过度的惊讶,相反还提出了一个问题,“那汝可知,李严为何不在朝堂上正面抨击弹劾亮呢?”

        不得不说,这个问题问的是真好,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荆州派基本完全主导朝廷政治,益州本地官吏哪还有权插手过问?

        更何况,李严即使是想要抨击弹劾诸葛亮,那也得问问刘禅在他爹死之前都对他嘱咐了什么吧?

        《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先主又位诏,后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这就是刘禅对诸葛亮称之为相父的由来,有这层关系在上面,他李严敢动弹诸葛亮吗?

        “丞相真是考到末将矣!此事唯君自知,末将不敢妄言。”李休还是摆出一副我不敢瞎说的态度,事实上他是真不敢在他面前说这些事情。

        见其不敢再说,诸葛亮欣然一笑,他拿着羽扇朝着身旁的李休右臂轻轻一点,然后颇为轻松地说道:

        “又有何不敢言之?亮自知荆州派系官僚众多,李严暗中较劲,实乃底气不足也。

谷荟

        若贸然引起朝堂矛盾冲突,毫无疑问,到那时吃亏的只是李严,益州派系分摊到手中的权力只会越来越少。”

        “丞相既知,又为何问末将?”李休揣着明白装糊涂,实际上他明白诸葛亮的用意,这是在试探他的内心。

        只要他摆出一副事不关己的态度来面对诸葛亮,自己的机会才有可能会被最大化。

        很显然,他已经通过诸葛亮的考验,现在也就没有必要再抛出试探性的问题再迷惑李休了。

        踏踏踏——

        紧接着,诸葛亮转身径直走向石亭台阶,二人又重归座位对席而坐,桌上那壶烧春酒还依稀冒着腾腾热气。

        哗啦啦——

        李休拎起酒壶朝着铜樽顺势一倒,那银白蒸腾的酒线从壶口缓缓涌出,真如一条银蛇般灵动活泼。

        坐在对座的诸葛亮同样也拎着酒壶朝着桌旁铜樽缓缓倒入醇香美酒,这川蜀烧春酒真如其名,烈且柔、火且和。

        咚——

        放下酒壶,二人又端起铜樽彼此相敬,这是李休第一次对诸葛亮的全面认识,他也有苦恼的时候。

        而现在李休所做所为,是在为他分担忧愁,应该如何去解决这个看似不能解决的问题。

        “丞相,请。”

        “嗯,请!”

        咕噜咕噜——

        烧春酒涌进喉口,醇酒性烈似火,穿过胸腔犹如火龙攒动,游过腹部好似绵绵长河……

        “好酒。”李休又呷了一口酒,舔了舔嘴唇的酒滴,那微醺的脸庞此刻被这烈酒烧得红润似火,“末将若要在朝中立足,当摆明态度,再借机制衡……”

        所谓制衡,那肯定不是在权力上制衡,而是私下交往上制衡两派的关系,从而使得自己立足于不败之地。

        既能保证自己不被他人流言蜚语所污,又能同这些派系首脑和官吏混得一起去,何乐而不为呢?

        恰恰是,诸葛亮正是要李休的这番话,他要做的事情不在于站队,而是如何去摆明态度。

        “尔切记,当下唯有摆明中立态度,才能使得汝立足于朝堂之上,而并非选择哪个派系。”

        诸葛亮看得很明白,现在李休能做的事只有保持中立态度,因为他的家族根系实在是太庞大,一时间根本控制不了。

        而且现在蜀郡李氏家主不是李休,是他的父亲的三弟李昭,至少要等到他官职做到一定高度,李昭才能把位置给李休。

        如果家主之位在李休手中,那么他就可以自己选择任何一个派系,到那时才是对其真正的考验。

        “今日之事,末将谨记在心。”

        坐在案前醉得有些头晕脑胀的他微微点头,这或许是现在唯一稳妥的办法,制衡派系矛盾,形成平衡关系。

        至少李严现在还掀不起什么大风大浪,但延误送粮的事情却不得让诸葛亮警惕起来,他的手段恐怕还远不止于此。

        “呵……(正方,亮还是想再观望一阵子,看看汝究竟是否如李休所言那样如此,若真如彼所说,哎……)”

(https://www.mbaoge.cc/48_48806/32359668.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mbaoge.cc。手机版阅读网址:m.mbao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