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从街亭开始 > 第067章 诸葛亮的思量

数日后。

        汉中府衙内,诸葛亮于堂上主座正襟危坐,掌中羽扇轻轻摇动,众将则是分列左右扶刀而立面向坐在正前方的诸葛亮。

        这段日子里,他们一直都在等待着李休的消息,可过了三四天的时间,却依旧没有任何动静。

        此时,一位两鬓斑白且身着银甲的老将军挺身抱拳行礼道:

        “丞相,李孝然莫不是于途中突发事端,因此没能准时返回汉中?”

        “嗯……”诸葛亮抬眸望向发声的赵云,表情并没有什么变化,“但愿本相多虑矣。孝然随我三年,彼之性格本相甚是清楚,如今已过四日却仍未带兵归至……”

        正当他说得正兴时,府门外忽然传来极其闷重的喘息声与重力踏步的声音。

        左右诸将闻声纷纷转头一致看向身后的府门究竟来了何人。

        只见一名身着布甲,累得气喘吁吁的汉卒扶在门旁。

        诸葛亮见此人至,那淡定的脸色忽然微微而动,然后又恢复原样。

        他的心里实际上是极其忐忑不安的,看眼前军卒如此疲惫不堪,总有一种要出大事的感觉。

        很快,那军卒发现自己正面对着大汉一线大半将领和丞相面前失了态,于是便连忙调整急促的呼吸向府中众人朗声拜道:

        “小人乃魏延将军麾下执刀,冀县突发事端,魏将军特令小人星夜疾驰奔至此地赍书丞相!

        且,此事极其复杂,李休将军言关乎于悉数归汉天水官吏,还请丞相将此手书看毕后,再做区处!”

        众人听罢纷纷低声耳语,坐在上座的诸葛亮忽的紧皱眉头,那红润的脸色顿然变得微白。

        他们离开冀县时,当地百姓还夹道欢送,可怎么一走这里就变了样呢?

        站在左侧的刘琰表情凝重,但随即猛地抬头看向眼前陷入沉思的诸葛亮拱手行礼道:

        “丞相,昔日马超曾于冀县发动叛乱,杀死不少天水官吏,其中德高望重者不计其数。

        此事在大汉已不是秘密,  如今丞相以马岱为将驻于冀县镇守陇右,  当地百姓岂不愤怒!”

        府衙之中温度骤然升至顶点,  使得在场众将汗流浃背,全然没有再议论下去的欲望,这天气实在是太热了。

        “………”诸葛亮听完此言,  那微白的脸色再次红润起来,但红得却如熊熊烈火一般,  其嘴中自责道,  “当真是本相过错!”

        可现在已经不是说这事情的时候了,  而是应该如何稳定住仇恨再度爆发的天水百姓和当年参与此事的官吏。

        原以为马岱是凉州人,让他镇守陇右三郡可以深知当地百姓的生活习惯,  并与当地官吏采取恢复生产农事的政策。

        但想就没有想到,诸葛亮的好心居然会变成这样一个结果,天水的再度动乱很有可能让他们本次北伐前功尽弃。

        紧接着,  那军卒走上前来双手捧着李休亲笔写下的手书呈送至诸葛亮手上,  表情颇为无奈的他长长叹了一口气,  接下了他手中的手书。

        “魏延、李休、马谡三位将军如今何处?”赵云面色镇定,  那深邃的双眼挪动到堂前处,“都在冀县稳定局势?”

        说罢,  那军卒闻声转头看向态度极其镇定的赵云,脸上急促的表情也逐渐平静下来,只见其抱拳行礼道:

        “正是!此手书乃李将军亲笔,  其中特提有关冀县乱事始终,请丞相立刻下令做出决断!”

        “………”诸葛亮脸色淡定,  那抬起的眼眸缓缓低下瞄向书案上的手书,“……孝然此书所言甚是,  传令!以吴班为将,上官雝次之辅裨,  暂领陇右事务。”

        站在左侧的吴班和上官雝二人闻令,没有丝毫犹豫地走上前来抱拳应答道:

        “末将领命!”

        “马岱现在何处?”诸葛亮这时调整好状态,以颇为严肃的姿态向那军卒问道。

        于是,送书军卒便把魏延的主意告诉给了诸葛亮,并说明马岱已经带领从街亭退出来的兵马离开冀县向汉中赶来,不日便至汉中城下。

        得知马岱已经带兵从冀县离开赶往汉中,诸葛亮表情依然镇定自若,把他从冀县调出来是正确的决策。

        但光把人调出来也不行,马岱的存在只会让这些百姓的仇恨越来越深,甚至见到扶风马氏的人都怒火中烧,巴不得要和对方拼命。

        想当初,马超在当地犯下的罪行简直是罄竹难书,除了一个“杀”字,连个留情的机会都不给他们,可见其无情到极点了。

        “………伯瞻此举实属不妥。”赵云接过放在书案上的手书扫视一遍,他的脸色也变得有些难以形容,“当地百姓民心已被稳定,又为何把街道彻底清开?这不是多此一举?”

        在陇右三郡的控制权上,当头“魏”字大旗已经被汉军拔下,现在这里已经归属于大汉麾下领土。

        把当地百姓全都撵到其他街道口不让他们在这里正常生活做生意,是谁都容易心生不满,何况他们还曾是魏民。

        因此,马岱这样的做法有利有弊。利在于不会让那些魏国探子渗透进来;弊在于没能处理好迎接大军进城事务。

        一直在刘琰身后的杨仪始终都没有发言,诸葛亮的眼神这时忽然扫过他那沉默的脸庞,但在这一刻却停了下来。

        “威公,此事汝如何看待是好?”

        “………”杨仪闻言,他貌似早就已经准备好直面诸葛亮的问题,  于是便挺直身子向其躬身行礼,  “丞相,  下官之意乃以魏延将军镇守陇右三郡,  兼领汉中事务。”

        “?!!!”

        这番话倒是令在场所有人都吃了一惊。

        要知道杨仪与魏延素来有隙,  这在大汉高级官吏范围面上,  是公开的秘密。

        两人经常在公共场合,尤其是在举行大规模的军事会议时,杨仪每次发言都会被魏延反驳,而杨仪也常常对其进行语言攻击。

        久而久之,魏延与杨仪的怨恨越发深重,有时就连诸葛亮都无法有效劝止二人在公堂上怒骂回呛。

        在北伐出征前,杨仪就因魏延提出所谓的“子午谷奇谋”而多嘴鄙视了一通,魏延甚至还一度动了刀来威胁杨仪。

        “……威公,文长征战辛劳,此番又遇此大事,应当使其休息一阵。”诸葛亮对杨仪的表现感到失望透顶,“冀县之事,远非我等想象得简单。”

        派吴班和上官雝去天水坐镇,是因为这件事情在极短的时间内想要彻底根除隐患,完全没有可能,甚至还有可能产生反弹效应。

        与其镇压闹剧,倒不如依旧以大汉经年累月贯彻的政策——恩威并施。

        而上官雝又是天水世家子弟,还是上官氏家主,由他协助吴班安抚百姓内心仇恨,应该不成问题。

        “此事便辛苦二位将军,待回朝把北伐一切事务处理完毕,本相亲自腾出手来处理冀县之事。”

        既然丞相都已经发话,那么他们也就没有了意见,站在那里还想得意发挥的杨仪瞬间黑了脸。

        但这是他咎由自取的,魏延是当今大汉朝中不可或缺的重将,北伐大事还要仰仗他的力量。

        如果把北方边境事务全都交给了他,虽然可以像当年镇守汉中时使得曹操数年没能进犯,但他现在还不能出镇地方。

(https://www.mbaoge.cc/48_48806/32542819.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mbaoge.cc。手机版阅读网址:m.mbao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