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尊神开卦 > 第一百九十八回 见爹爹宗实首登场 立皇储…

  仁宗端起茶碗又吃了一口茶道:

  “据陈抟老祖留下的刻字来看,此水聚地脉生气,起伏于龙身之上,朝于太旺,泽于将衰。



  可调燮体内阴阳,开智安神,涤除百病而福祚绵长。

  你看,果然诚不欺也,大宋皇室即将后继有人了。”

  言罢,猛然想起朝堂上得的那本《孔家菜谱》,遂取出来,递与曹皇后道:

  “今日朝堂确实有好消息,宋绶代表清风楼杨掌柜的献了这本菜谱。

  我意待俞娘子诞下麟儿之日,做庆贺之筵席,还请皇后选些适宜的菜品出来。”

  曹皇后拿起菜谱翻了几页,面露微笑道:

  “若说习文练武,臣妾倒是略知一二。至于烧菜么,可不敢妄谈,怕会遗人笑柄。

  还是请御膳房做主比较好,这样届时才不致出了差池。”

  仁宗自是明白她行事谨慎惯了,自然也未放在心上。

  又与她闲唠了一会,正准备起身离开之时,宫人领着养子赵忠实走了进来。



  别看这孩子只有五岁,头上却顶着右羽林军大将军、宜州刺史的称谓。

  见到仁宗,恭恭敬敬地施礼道:

  “孩儿见过爹爹。”

  仁宗满心欢喜,一把将其抱在怀里,握着他的小胖手道:

  “这段日子爹爹没来坤宁宫,忠实有没有乖呢?”

  “乖呢,母后每日都告诫儿臣要体谅爹爹的苦衷。

  还言说为人臣者,既不能为官家分忧,起码不要添麻烦。

  故而儿臣即便想爹爹了,也不敢去福宁殿寻您。母后说,那样子会影响您处理朝政。”

  赵忠实的一番话说得仁宗心里不免划过一股暖流,看着皇后,露出了赞许的笑容。

  要说这位养子乃宋仁宗叔叔赵元份之孙、濮安懿王赵允让之亲子。从辈分上来说,算是宋仁宗的堂侄了。



  仁宗之所以将其接进宫来,乃是因大婚之后很久未诞育皇子。

  遂迫于无奈,也出于民间“带子”之说,与景祐二年(1035年),将堂侄赵宗实养在了宫中。

  读到这里,看客或许好奇,仁宗为何要选赵宗实这个堂侄作为储君之备呢?此事还跟洛怀川有莫大的关系。

  他犹记得那时自己被朝臣要求立储的折子弄的是焦头烂额,寝食难安。

  为了排遣心中的苦闷,只好溜出宫来寻洛怀川。洛怀川闻他讲完事情的经过,遂问道:

  “不、不知官家心里可有人选?不妨说出来听听。”

  仁宗遂言道:“伯父赵元佐为太宗长子,相貌也与太宗极为相似。

  十八岁迁居东宫,十九岁获封楚王,受其钟爱不说,待我也是极好。

  伯父育有三子,分别为安国军节度使赵允升;黄州刺史赵允言;濮州防御使赵允成。三人又开枝散叶,诞育子嗣十余人。

  我意从中选出聪慧机敏之辈,接进宫里抚育,不然我可要被这帮朝臣呱噪死了。”



  不想洛怀川却摆摆手道:

  “官、官家难道忘记了楚王曾得过狂症,持刀伤了侍、侍卫。

  又于重阳家宴酗酒,夜半纵、纵火焚宫之事么?”

  “自然晓得,他也因此获罪,被废为庶人。不过这与朕今日所言之事有甚关联么?”

  仁宗面露疑色问道。

  “关系可大、大着呢,据我猜测,楚王疯癫子症有可能遗传给其后代。事关国体,还请官家审甚思之。”

  仁宗闻言,深觉兹事体大,也不敢拿皇位轻易冒险。遂言道:

  “二伯父赵元僖年仅二十七岁便去世了,并未留下任何子嗣。

  叔父赵元份倒是育有三子,除了早逝的允怀、尚有信安僖简王允宁、濮安懿王允让。”

  “对,即、即是这个濮安懿王允让。



  据说此人生来天资浑厚,曾被真、真宗皇帝以绿车旄节迎到宫中抚养。待官、官家出生后,方以箫韶部乐送还府邸。

  如今其、其子孙繁茂,正可选一人进宫。”

  “哦,经你一说,我心中豁然开朗。然濮安懿王膝下有子无数,当选何人适合呢?”

  “待、待我算来。”

  实则洛怀川早便知道这段历史,又不好张口就来。遂假模假样的抬起左手,掐指一算道:

  “有了,此人需是命理中带有十三字样的方可。”

  “十三?为何非是这个数字?莫非期间有何天机不成?”

  “佛教传入中国后,立派十三宗,代表功德圆满。

  唐代十三棍僧救驾,看似争夺皇位之战,实则暗含天机。

  除此之外,十三犹象征帝王之权利。故历代天子之蹀躞均取一十三节,也是由此缘故。”



  洛怀川尽力地向仁宗解释道。

  仁宗闻言,脑海中瞬间闪出一个人来,遂脱口而出道:“十三子赵宗实。”

  就这样,仁宗彻底放下顾虑,将宗实接到宫中,由曹皇后亲自抚养。.

(https://www.mbaoge.cc/71217_71217012/132586163.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mbaoge.cc。手机版阅读网址:m.mbaoge.cc